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币,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国民政府在1928年北伐统一中国后,开始逐步施行货币改革,计划主要由宋子文及孔祥熙负责推行。1934年,美国实行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是币制改革的最直接动因。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相似文献   

2.
战国及秦的官社时代是中国传统赋税制度的形成和定型时期。以租赋徭役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中国传统赋税制度———国家索取制度,并不能简单地以近、现代国家财政税收理论去观察、认知,而应认识到其本质属性乃是国家以土地国有权制度、国家权力、政治暴力统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体制式社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明代是十分特殊的时代,流通过大明宝钞、铜钱、白银三种货币,这三种货币都不同程度陷入被伪造的危机当中.明代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治理伪造货币犯罪的立法,但是最终由于货币政策的重大失误而使伪造货币犯罪的治理走向失败,进而导致国家丧失了货币铸造发行权,成为明代败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表现在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器的普遍使用,水利工程的兴修、农田灌溉的进步和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矿业、商业的大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与繁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革首先是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和赋税制度的变革,然后是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赋役管理制度中“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及对财税官员十分严格的的监督和考核,仍值得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表现在7台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器的普遍使用,水利工程的兴修、农田灌溉的进步和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矿业、商业的大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与繁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革首先是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和赋税制度的变革,然后是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赋役管理制度中“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及对财税官员十分严格的的监督和考核,仍值得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6.
明代民间白银货币的大量应用与大明宝钞的逐渐崩坏是相互伴随的,共同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最终明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政府和民间巨大的白银需求,明政府被迫开放海上贸易,凭借外贸出超优势,巨额海外白银滚滚流入国内,满足了明代中后期不断扩大的白银货币需求。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提出用纸币替代金银货币,但必须谨防滥发纸币,纸币发行的量要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货币购买力要与商品可供量协调一致;为了防止纸币的滥发而贬值,必须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国家发行纸币必须以国家赋税收入作为保证,或以金银、货物和不动产作保证,实行货物发行保证制,从而有效防止纸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发生。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纸币发行需要以商品货物作为保证,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现代货币理论中的货币锚问题。中国目前确实存在货币无锚滥发的现实,这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近代早期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早期,随着美洲金银的发现和澳门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这些白银对16、17世纪的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赋税制度进一步变革,货币制度和国家政权更加稳定。到18世纪,白银的流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产生。到19世纪时,中国对其他国家持续几个世纪的贸易顺差,使西欧国家极力寻找能卖给中国的商品,最终它们找到了鸦片,并通过鸦片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改变了对中国的逆差,也逐渐把中国带入了屈辱的近现代。  相似文献   

9.
王钊 《西部金融》2010,(2):85-86
陕西地区最早使用白银制作固定形制的货币应为汉武帝时期的白金三品.唐朝出现了大量的平底船形和长方形银锭.宋元时期陕西也有少量的束腰铤形银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为指导,利用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动的因素构建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这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承受力较强,有利于分散风险.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还应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同时要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关注各主要储备货币的汇率走势,适时地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实现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金朝时期通行货币的先后顺序是铜钱、纸钞和白银,期间钱钞、银钞有共同使用之时,后期随着纸币、白银的流通地位不断提高,而取代了铜钱。金朝货币体系经历了初创、稳定、通货膨胀等几个阶段,最后随着金朝的灭亡而结束。  相似文献   

12.
赋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唐代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人丁为本”的税收制度。唐玄宗时,为了弥补国家财政不足,在租庸调制以外,又将地税和户税定为常税,赋税制度开始由“以人丁为本”向“以资产为宗”过渡,开创了我国赋税改革的新思路。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确立了我国“以资产为宗”的赋税制度,这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区古代赋税制度和赋税思想是中国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创新与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地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确立了以土地为赋税征收对象的基本税收制度;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两税法以及明朝的一条鞭法等税收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了土地税与人头税的税制合并与简约。同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的轻徭薄赋思想,对我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建立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为主的传统中国,赋税征收多在物质资源有限的基层社会进行.国家要实现赋税的征收,就必须要发动各种基层社会成员,协调种种利益冲突.通过对清代巴县田赋和契税征收的实际运作过程的考察表明,基层社会的赋税征收,更多地依靠书吏、差役、乡绅等非正式国家行政人员进行.在赋税征收上,清代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体现了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扩大汇率波幅在汇改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比较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在汇率体制改革中扩大汇率波幅的经验与教训.主要国家汇率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一国汇率由盯住单一货币体制过渡到完全自由浮动时期,通常都对汇率波动设置区间,并随着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逐渐扩大浮动区间,这将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社会严密的征课网络中,宗族组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明清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宗族组织在钱粮督催、赋役纠纷调解、赋税风险分担、违限惩处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徽州宗族与官吏、职役系统相互结合,加强了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保持了区域社会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对个人住宅征收物业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业税又称不动产税,属于财产税.同其他财产税一样,是一个国家赋税结构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中国税制的不断完善,开征物业税已成定局,而作为个人主要财产的住房也将被提上议事议程.本文将就住宅开征物业税的可行性、难点以及开征对居民、房地产商、地方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了<管子>在赋税制度、国家专卖、货币杠杆、信贷、贸易、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将<管子>的理论依据归结为利益驱动和市场调节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赋税管理体制较汉唐开放和灵活,财税管理体制进一步系统化,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商税征收体系,为实现赋役均平和税负公正而采取一系列的税收政策,实现严密而系统、多层次的监察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黄金是我国早期阶段的重要货币之一,其形制在先秦时期主要是金版和金饼,秦汉时期主要是圆形和蹄型金饼.战国时黄金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秦汉时则进一步获得了法偿货币的地位,但此时的黄金尚属金属称量货币,这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黄金自身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