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经济转型中,我国政府通过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实施金融支持政策,保证了国有经济的资本形成,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增长,非国有经济对中小银行的金融需求更加强烈,地方政府、特殊集团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发展中小银行。中小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势必会带来金融制度安排多元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各国金融组织体系仍处在变革时期,中小银行改革与发展令人瞩目.发展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加快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和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的步伐,既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也迫切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现实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相匹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金融支持环境更加值得关注.在分析现实中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增设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等途径来增加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改革将一步加深,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内银行从政府担保向金融保障制度转移。自从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家都建立新的金融保障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发展与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对中小银行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但是很多储蓄者担心一些中小银行将来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论文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情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发展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凸现了中小银行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中小银行的呼声比比皆是.然而,中小银行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初创中小银行时的种种教训表明,中小银行的发展离不开规范合理的金融监管.因此,金融主管当局应该加强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市场退出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以便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游春  孙艳 《西部金融》2013,(4):55-58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并且销量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相比于国外成熟的市场要相对落后。随着近年来新车销售增长率的下降,大量汽车企业集团把盈利重点逐渐转向汽车金融市场,且这一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这对业务规模小、种类少的中小银行来说,无疑是业务转型、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好时机。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汽车金融的历程,在分析汽车金融公司和中小银行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银行发展汽车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垦经济是基于发展带动偏远落后地区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等特定社会需求的历史产物。新疆农垦(生产建设兵团)是全国五大垦区之一,除了具有农垦经济的特殊性外,还具有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如何在垦区开展中小银行、垦区中小银行模式选择及发展创新,是决定金融有效支持垦区经济的关键。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目前国内中小银行发展模式.结合垦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出适合垦区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以期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方性中小银行由地方自己组建以及城市信用社发展而来,是我国金融业的新兴产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国地方金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地方性中小银行仍然存在着鲜明的优劣势。地方性中小银行应从树立积极的竞争和经营意识、进行业务创新、实施多元化融资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回归地方经济等方面着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世界金融自由化、一体化的加快,金融并购浪潮迭起,中小银行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那么,中小银行能否经受得住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发展前景何在,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旭  陈敏 《全国商情》2007,(2):45-48
国有四大银行在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中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以四大商业大银行为主体、中小银行机构参与竞争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传统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当前,应逐步完善以中小银行机构为核心的新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将地方政府管理纳入事前防范体系;重点构建事后处理体系,建立同业救助基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有效化解金融结构变迁中的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从国外经验来看,设立社区银行是解决农业资金支持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国应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优化县域银行业体系,设立和发展社区银行。  相似文献   

12.
商文瑜 《西部金融》2014,(10):71-73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机构正在逐渐调整以求适应改革的进程。近年来,我国银行零售领域变革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小商业银行的社区银行探索,社区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对满足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金融消费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安市社区银行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商业银行本来是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的,特别是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却有向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从而加剧了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目标的矛盾。本文认为,国家银监会制订的关于放松中小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限制,使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来看,发展县域金融不仅能够扩大业务领域,夯实发展基础,也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必须依据地方经济特征、金融资源条件并结合本行的实际,走发展县域金融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4.
社区银行是以关系型信贷技术为核心的金融模式,擅长处理软信息,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银行监管的放松,使社区银行的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社区银行对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对破解农村金融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对社区银行进行准确定位并优化其生态环境,探索中国特色的社区银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借鉴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相关率计算法设计出国有金融相关率非国有金融相关率、存贷比等一系列测算指标,对西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信贷效率、机构规模等进行定量比较,认为西部金融业存在大型国有银行垄断信贷,中小金融机构存在发展不足的失衡现象,且这种发展失衡降低了其支持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促进西部金融按质按量发展,引导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并不断健全有利于金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完善,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与其相配套的金融机构的支持,伴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难呼声的高涨,建立和发展社区银行就成为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当务之急。事实上,由于社区银行的成立涉及到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这一重大问题,对其准确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金融业务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财富效应的扩散,社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商业银行广泛开展社区金融业务不仅是健全完善我国金融业的需要,而且对商业银行自身的稳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但对于社区金融业务这一在我国金融生活中出现不久的新生事物,商业银行该如何面对,如何介入,尚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AMC(Asset Management Comanie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家为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而设立的新的金融机构。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启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工作。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使命的结束,我国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又开始了商业化转型,目前正在探索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主,以投资银行、金融租赁、担保、信托等业务为依托的综合性金融业务,逐步朝着金融控股公司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国际信贷衍生市场发展的原因在于,国际金融活动中对风险关注度的上升,金融创新和金融交易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金融监管和税务体系的鼓励性规定。国际信贷衍生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国际信贷活动的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增加了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由此可得出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信贷衍生市场,衍生市场提供了金融综合经营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区银行经营机制灵活,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优化银行体系结构和提高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因此,发展社区银行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社区银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发展社区银行的现实意义,并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