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晓玲在《城市》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城市建设与城市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建设都可以促进城市的成长,只有在一定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城市建设,才会促进城市的成长。他认为城市建设必须遵循和坚持六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与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促进土地要素在各交易主体之间流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地理经济学研究模型,考察10个城市的27家物流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并将物流独角兽企业与城市物流、城市经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物流和城市经济有效促进了物流独角兽企业的整体发展,且物流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与城市物流和经济发展空间聚集一致、城市间分化愈加明显、城市分布格局尚处于演进阶段等典型特征;物流独角兽企业、城市物流、城市经济等变量的空间耦合度表明,城市物流和城市经济对物流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在不同城市有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扬长避短,各城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物流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通过实施有效的差异化政策等举措促进城市经济与物流产业协调发展,发挥城市物流和城市经济对物流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智慧城市试点对引进FDI的影响.结果 表明:智慧城市试点促进了FDI的引进,且该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对吸引FDI的促进作用在试点设立1年后开始显现,并呈逐年提升的趋势;在大中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对FDI的引进具有促进效应,而在小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该效应却不显著;智慧城市对FDI的影响不因城市等级而存在异质性;智慧城市试点主要通过营商环境改善机制和技术创新驱动机制促进城市FDI的引进.本研究从城市发展模式革新视角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为体育发展提供资本和动力。城市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体育赛事的类型、规模和水平。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城市与体育之间的互动发展进行研究,阐述城市与体育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发展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城市人口为体育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和城市基础设施为体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体育促进城市整个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就业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打造鲜明的城市体育文化和提升城市居民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民族地区城市数量和规模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对各种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也就构成了城市品牌的社会基础。民族地区城市要发展就必须坚持经营城市品牌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寻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以此促进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带动民族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域,也是一个巨大的商品。民族地区如何发展城市,其关键在于如何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7.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促进工业升级,还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服务业需求、创造第三产业岗位等路径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采用2006—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和存量密度的提高均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服务业需求效应和岗位创造效应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存在区域、时间和城市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在2013年后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城市的影响比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城市更大。应继续大力扶持和发展机器人产业,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尤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积极推广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人力资本提升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农民工融入城市可以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但农民工城市融入却存在一系列障碍,要通过将农民工城市融入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计,立足体制变革来推进顶层制度设计,加快制度改革,多方分担社会成本、减少城市融入的阻力,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选择非永久迁移是在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而这种非永久迁移却给经济增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在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过程中的利益格局,从协调城乡间利益矛盾,减少制度变迁摩擦成本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文化的发展必将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快速提升,而一个城市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文化支撑点就是本地的高校资源。高校是一座城市中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最具有创新意识的群体。本文以高校文化建设为主题,论述了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内在关系,指出了高校文化建设的繁荣必将推动城市文化的快速提升,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高校文化的进步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间创新联系的持续增强,城市创新网络的优化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日益凸现。部分研究考察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城市创新网络特征的影响,但鲜有文献关注城市的网络节点特征对其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尤其缺乏相应的经验分析。本文认为,在城市创新网络中各个城市即网络中的节点,创新资源和活动在节点的聚集产生规模效应,创新资源和活动在节点间流动则带来溢出效应,两者都有利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因此,反映节点在网络联系中重要性的节点枢纽性和反映网络中不同节点聚集成团程度的节点聚集度提高,均有利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节点枢纽性的提高对城市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的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节点聚集度的提高为城市金融发展带来更多的需求和机会,因而可以通过增加创新投融资规模的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在城市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间的创新联系较便利,节点枢纽性提高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在城市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创新聚集的效率相对较高,节点聚集度提高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以2010—2018年中国279个城市为样本,通过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创新网络,进而测度节点枢纽性和节点聚集度,分析发现:节点枢纽性和节点聚集度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在节点枢纽性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城市金融机构存款水平在节点聚集度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中具有显著的遮掩效应;节点枢纽性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而节点聚集度的促进效应依次增强。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网络节点特征角度拓展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二是从影响路径和区域异质性层面深化网络节点特征影响创新效率的机制研究,三是为通过改善网络节点特征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提供经验证据。本文揭示了城市创新网络进化(节点枢纽性与节点聚集度提高)对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路径和区域异质性,有利于在新发展阶段通过优化城市网络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数据,探讨了互联网发展、不同层次教育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尤其是互联网和教育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教育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互联网+高等教育”和“互联网+初等教育”能协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互联网+中等教育”未实质性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互联网+高等教育”和“互联网+初等教育”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政府通过财政和税收,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这也是其进行此项事物的有力工具。要将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充分利用起来,并使之具有引导和监督作用,首先要了解财政税收政策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容,并明确其作用方式和财政税收政策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促进城市经济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给市场带来新的动力,加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应对国际局势。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受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经济收入和制度资本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教育投资,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增强人力资本;搭建城乡互动平台,打破城乡互动壁垒,提升社会资本;促进城市认同,激发自信、乐观和希望,维护心理资本;促进就业,提高工资水平,增大经济收入;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创造制度资本。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发展要靠政府财政的支撑,公共财政政策的制定为促进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但目前,我国城市财政支出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降低了城市财政支出的效率.要加强城市财政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在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培育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上财政应给予有效的支持;进一步发挥税收在城市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和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监督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以三批次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效率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的能源效率提升,但也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表现为对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东部城市的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中西部城市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可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不同的城市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关外原农镇地区实施物业管理对促进原居民尽快适应现代城市生活方式,避免新成立的社区向"城中村"无序演变,扩大居民的就业渠道,加强管理促进城市内部均衡协调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鞍山市城市营销存在定位不明确、推广手法单一、力度不够等问题。马鞍山市应采取城市定位、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服务营销、城市文化营销、城市营销传播五大营销策略进行城市营销,以期扩大城市知名度、享誉度,提高城市竞争力,获取城市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对城市功能亦存在诸多依赖,因此,以产业集群为导向来优化城市功能,我们要以城市产业集群为基础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强化城市主导功能,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加强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建设,并促进城市功能区际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