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包容性增长是我国一个时期内具有制度代表性的经济运行方式。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高效率足以说明包容性体制和制度具有的潜力和优势。包容性增长的特点在于将不同经济组织形式和不同经济制度融合在一个体制之内,达到整个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全民富裕目标的实现。不能根据私有制在整个经济体制当中占有的比重过半来否定包容性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应采取行政性措施来限制私有制成分的发展,从而维持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比重关系。不同所有制实体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不适宜再作为衡量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准。包容性体制当中的私有制成分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成部分。不同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市场失灵”只能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限的国有经济提供理论依据,“生产社会化”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替代私有制的生产力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协同发展要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必须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国有资本和企业与民营资本和企业的资源配置协同,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产品供给协同,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产业发展协同,进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自的比较优势,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所有制界限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有制界限根源于苏联的传统所有制理论,正如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界限根源于苏联的经济体制理论一样,它束缚了人们的改革思想,遏制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苏联的传统所有制理论不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也违反了基本的逻辑规律,同时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破除所有制界限,才能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焕发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4.
自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驾马车"的具体实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讲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并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观念的改变和我国现阶段的投资情况.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理论是20世纪后期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人类为克服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失衡所做出的理性抉择。论文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背景和时代价值,指出包容性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从以公正促进效率和公平的角度,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就业竞争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法制建设等建议及对策,谋求以此来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传统公有制理论的反思认为,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一群人共同占有的形式,其和私有制的区别仅仅在于生产资料是归个人单独占有还是归一群人共同占有,至于占有者是不是劳动者,并不是决定某种所有制是否是公有制的必要因素;公有制有一般与特殊之分,因而不能将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直接等同起来,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公有制;公有制的内在矛盾是所有者的二重性,这个矛盾首先要外化为公有权主体和公众的矛盾,因而公有制不管其性质如何,其实现形式必然表现为公有权主体所有制;所有制的核心是占有基础上形成的所有权,所以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实质上是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同理,公有制实现形式也是公有权的实现形式,因此,把股份制等资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等同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应当重视普通劳动者个人获得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奈件下,这种权益在性质上不同于市场经济一般流通关系的权益,同时,它的实现又具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应当从完善经济体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克服理论误区等方面来推进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晷民经济的主导和基石。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强化化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于巩固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秦末商鞅废除井田制到清末鸦片战争,近两千两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土地所有制形式经历了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国有制与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相对峙,最终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历程。其间自耕农小土地私有制在艰难中发展,国家、封建地主、农民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博弈关系。研究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进程,对当前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产权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和完善,就要对产权的类型、模式和效率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允许产权所有者能够按照供求关系自主行使财产权利,是整个经济体制从行政主导转化到法制化、市场化运行的关键所在.当前产权体制当中存在的缺乏统一标准、类型复杂和不同产业和行业差距较大等问题,不利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效率提高.土地产权是深化体制改革及制约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探索集体土地产权的实现形式和制止人均耕地面积的缩小是土地产权法制化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无法回避的话题.适当放宽土地用途管理制度,释放土地产权的市场发展空间是提高整个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富裕是指生活富裕,即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分配公平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相对过剩,消费需求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分配不够公平,贫富差距过大。只有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指社会主义价值主体———人(尤其是广大的劳动人民)———通过自觉的行动或追求所要达到的目标。邓小平认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极少数人的富裕。在邓小平看来,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在法律范围内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由先富逐渐过渡到共同富裕,并且还需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方面,邓小平与毛泽东既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但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通过发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制度优势,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妥善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倡导更广泛的理解包容,努力实现人们思想观念的融洽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统一战线在开展这些工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为根本宗旨的经济法的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得以凸现,经济法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补充、融合到自身的价值范畴之中。作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具体地说经济法应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应以全社会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为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应树立人、社会和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经济法应全面追求社会公平、全面公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蕴含着"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深刻内涵。人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主体,解放、发展生产力是人解放与发展的物质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自由、平等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的归宿,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个人消费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其一,消费是最大限度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以及生态的需要。这也是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消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采取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三,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是以发展生产为根本条件的。公平分配和统一市场是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的基本及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减少社会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改革中存在的城镇贫困人口增多、城乡贫富差距增大的趋势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整体性、社会性、前瞻性、目标统一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安全网,必须依照全面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全社会的健全保障体制的改革思路,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目标,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关键,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