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参照Tsung-wuHo(2001)假设政府财政支出的目标是实现居民效用最大化,将政府支出作为内生变量纳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和预测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均衡利率上升对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模型的数值波动模拟显示,均衡利率上升能有效改善经济结构,减小产出和通胀面对技术冲击、财政与货币政策冲击的波动。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投资和消费存在挤出效应,但是短期内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均衡利率上升使得消费和投资面对政府财政政策冲击时的挤出效应增强,但由于利率上升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短期内政府支出冲击反而能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内对产出的负向影响并没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金融市场特征为变量,通过衡量利率传导程度以确定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特征,运用三部门DSGE模型,分析成本渠道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表现.尽管我国利率传导程度不高,但是利率冲击对产出和价格的作用是显著的.成本渠道在发展中金融市场和发达金融市场中的表现差异较大,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体制不够健全,还存在着一定的市场摩擦,这提高了厂商与银行的交易成本;我国的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种生产模式提高了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敏感程度,增加了成本渠道在我国经济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不但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会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将人口老龄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扩大政府支出、提高劳动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劳动所得税累进性和增加公共投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延迟退休的动态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扩大了政府支出和政府公共投资对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降低了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对产出、消费、就业的促进效应,也强化了其对通胀和工资膨胀的提升效应;延迟退休未对私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有利于就业、产出和消费增长,并有助于稳定通胀和工资膨胀;与财政政策工具相比延迟退休引致的整体社会福利损失较小。人口老龄化降低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稳定宏观经济和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考虑,延迟退休是一个较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养老保险的支出增长将会给财政带来压力和风险。中国养老保险的财政风险主要是由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共同导致的。通过适度延长退休年龄、合理控制城镇化进程、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加强财政监督等措施可增强财政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消费主体角度,消费可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三个部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上述三个消费变量对总产出的冲击效应。选择江苏为研究对象,对总产出、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四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探究三个变量对总产出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产出有微弱的负向冲击效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总产出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政府消费对于经济拉动作用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是难以持久。因此,应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角度去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仅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应压缩政府消费,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保障水平,并且继续不遗余力地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验证发现,政府生产性支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只有产出效应,没有增长效应.以基本建设支出、财政科学支出与财政教育支出对产出的影响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当只考虑生产性支出的水平影响时,财政科学支出与财政教育支出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而当考虑到生产性支出的滞后项时,三项支出都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2)在静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惯性内生于通货膨胀动态演进系统中,并会制约外生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而导致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成本增大。纯前瞻性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不包含内在的通货膨胀惯性,无法用来描述和解释通货膨胀惯性问题。构建包含通货膨胀粘性假设的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采用1996—2013年的季度数据来描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惯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较高的通货膨胀惯性意味着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较高的反通货膨胀成本,中央银行应该赋予控制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并将市场型货币政策工具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居民消费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在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是否能够降低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的预期。本文对湖南省1990~2012年度城镇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储蓄和财政民生支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居民消费与收入、储蓄和财政民生支出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财政民生支出的增加并未带动居民消费增长。而这种"挤出效应",根本上源于我国改革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发达程度不同地区的1745份城镇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检验财政民生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的实践效应,结果显示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类别的财政民生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医疗卫生支出和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体育和住房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为此,政府在实施民生导向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升财政民生性支出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在保持税负稳定的前提下,着力通过降低公共品价格和提升公共品质量以推动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政府支出结构与财政分权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度每增加1个单位,生产性支出份额分别将增加0.099和0.137个单位。政府竞争与生产性支出份额的交互项符号为正,但不显著。(2)财政分权度每提高一个单位,消费性支出所占的份额会分别下降0.043和0.019个单位。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没有通过交互效应影响消费性支出份额。(3)财政分权导致政府支出结构偏离合意水平。财政分权度每提高1个单位,政府支出结构多偏离0.155和0.204个单位。政府竞争和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偏离的边际效应大于0。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和财政支出民生化倾向日益突显的背景下,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效应及影响机制备受关注。基于2007-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3SLS)的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民生支出总体对居民服务性消费具有显著挤入效应,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财政民生支出影响居民服务性消费的重要中介变量,但中介效应的大小存在一定程度城乡差异。对于城镇居民而言,50.7%的挤入效应是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的,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挤入效应的贡献率高达70.8%。因此,持续加大"农村倾向"的财政民生支出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民生支出的收入分配功能,是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萌 《大众商务》2010,(10):85-86
通货膨胀是一种具有多方面效应的经济现象,全面、系统研究通货膨胀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以公众和政府两部门为研究视角,分析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减少实际货币存量的效应,但是对债权人实际利债券存量没有影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刺激实际产出,增加实际货币存量,导致财富再分配的效应;预期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都具有增加政府扭曲性税收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开放经济DSGE模型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框架,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相比于单一使用货币供应量规则或利率规则,混合规则下,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影响产出和通货膨胀,而技术冲击所引起的产出波动较小,通货膨胀波动略大。因此,我国更适合使用混合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VAR模型进行脉冲反应及方差分解,对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政府支出进行比较分析,在1952年至1978年与1978年至2012年两个阶段,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都使社会总产量水平(GDP)和居民消费降低,政府支出增加都使社会总产量和居民消费提高,但财政收入对GDP的效应截然相反,税收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前一阶段也要小于后一阶段的效应。对国内生产总值波动的贡献最大的是政府收入冲击,紧随其后的是供给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但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政府收入冲击对总产量波动的贡献有所增加,而供给冲击、政府支出冲击对总产量波动的贡献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是一种具有多方面效应的经济现象,全面、系统研究通货膨胀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以公众和政府两部门为研究视角,分析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减少实际货币存量的效应,但是对债权人实际利债券存量没有影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刺激实际产出,增加实际货币存量,导致财富再分配的效应;预期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都具有增加政府扭曲性税收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财政压力以地方政府行为作为传导变量,对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效果有深刻影响。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行为的促污和治污效应对财政压力冲击的响应。结果表明:激励生产型地方政府行为促进污染增加,在财政压力下促进污染增加效应的激化,即压力越大越污染。环境治理型地方政府行为中的环境保护支出对污染治理有效,财政压力对其治污效应有提升作用;排污费征收不治污、反促污,财政高压使其促污效应强化。在财政增支减收、压力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可从治理体制性财政压力诱因、强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监督和约束以及优化治理工具提升环境治理绩效等方面来平抑财政压力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引发的环境污染加剧。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财政压力以地方政府行为作为传导变量,对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效果有深刻影响。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行为的促污和治污效应对财政压力冲击的响应。结果表明:激励生产型地方政府行为促进污染增加,在财政压力下促进污染增加效应的激化,即压力越大越污染。环境治理型地方政府行为中的环境保护支出对污染治理有效,财政压力对其治污效应有提升作用;排污费征收不治污、反促污,财政高压使其促污效应强化。在财政增支减收、压力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可从治理体制性财政压力诱因、强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监督和约束以及优化治理工具提升环境治理绩效等方面来平抑财政压力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引发的环境污染加剧。  相似文献   

18.
财政科技投入不仅可以直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可以通过政策导向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改善企业的创新条件,并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城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表明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具有显著的企业创新产出促进效应;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即可以通过改善创新条件和提高创新意愿来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增长;相对来讲,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对非国有企业、吸收能力较强企业、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行业企业、科学技术支出规模较小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实施差异化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持续改善创新环境,以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回归模型和VAR模型,以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人均消费作为变量,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78-1997年间的财政农业支出系数为0.93,而1998-2013年间的财政农业支出系数为0.44,表明农民消费和财政农业支出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1997年之后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带动作用不如改革开放之初;财政农业支出的冲击短期内对农民消费会造成波动性。因此,财政支农政策要注重长期规划,以稳定农民的消费预期,最终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20.
规模效应是在需求量相对确定的条件下,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进而实现企业利润提升的一种生产经营行为。但是,在以多品种、小批量需求为特色的需求环境下,成本已不再是决定企业获利的最重要因素,决定企业利润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产品的销售量。如果单纯地依赖规模效应,或者对规模效应应用不当,不但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增长,反而会阻碍企业利润提高。本文基于有效产出最大化的观点,从规模效应的视角分析了企业的利润损失问题,并将规模效应会导致企业利润损失的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推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