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公司司法解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的僵局对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构成了严重的损害。由于我国公司立法上的缺陷——未规定公司的司法解散,导致公司和股东的权益在受到损害时得不到法律救济,这一问题已日渐严重。另外,国外公司立法均规定了司法解散,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务中有法人的司法解散的萌芽与经验,学理上有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理由,因此,我国《公司法》应确立司法解散,赋予股东申请法院强制解散公司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新《公司法》第183条明确赋予了公司股东在特定情形下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权,反映了公司法对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使得司法实务中法院受理公司司法解散的案件有法可依。然而,立法又过于简单和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就现行规定的实体完善和程序设计,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期待利益落空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是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理论基础。公司僵局纠纷的司法救济途径有司法强制解散和强制股权置换等。我国修改后的《公司法》只规定了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在原告、被告的适格问题,起诉的前提条件,将调解设置为必经程序,一并处理善后事宜等方面均有探讨的必要,同时操作性也不强。应通过司法解释的方法,完善相关规定,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公司僵局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常见和多发现象,西方国家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司法救济制度,其救济途径有司法强制解散和强制股权置换等.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填补了法律空白,但该规定很不全面,操作性不强,亟待进一步完善.对公司僵局进行司法救济时,有必要拓宽法官自由裁量权,允许法官根据法律或引用法理,甚至国情成熟的司法救济经验,采取强制股权置换、强制分出公司等非法定措施,确保实体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公司法创造性的增设了公司僵局司法解散条款之规定,为化解公司僵局开设了司法救济之通道。然而,司法强制解散化解僵局这一单一化路径选择模式难以应对实践中复杂的僵局案件并作出有效回应。鉴于公司自治存在不可避免的负外部性,司法介入化解公司僵局其正当性不言而喻,但必须明确界定其介入之外延。毋庸讳言,公司僵局司法救济机制之完善应在注重章程预防、完善立法及拓宽司法救济路径之基础上对症下药,优先选择强制股权转让、强制公司分立、寻找企业新接管人等替代性措施,司法强制解散应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的起诉条件规定得比较粗略,自2008年5月19日起施行的法释[2008]6号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起诉条件比较苛刻,也没有对原告股东的持股期限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容易导致对法定的起诉事由理解产生歧义。笔者认为应尽快明确原告股东的持股期限。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的起诉条件规定得比较粗略,自2008年5月19日起施行的法释[2008]6号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起诉条件比较苛刻,也没有对原告股东的持股期限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容易导致对法定的起诉事由理解产生歧义。笔者认为应尽快明确原告股东的持股期限。  相似文献   

8.
激活董事勤勉义务是公司形成良好治理的关建,但《公司法》第147条因立法原则化和前期司法克制理念的盛行导致在司法审判中勤勉义务条款演变为沉睡条款。因此,从司法角度入手,在克服立法原则性问题和平衡司法克制与司法能动理念关系的背景下,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考量因素进而构建独立、适当、统一的勤勉义务标准;并通过司法建议的软方式对公司治理进一步指导,督促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履行法定义务,从而实现激活董事勤勉义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行政强制解散公司制度广受诟病。虽然行政强制解散公司制度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社会的适当干预,但因违反公司企业维护理论和私法自治原则,异化了公司具有独立地位的法人资格,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家行政执法负担。应该取消行政强制解散制度,增强法院对公司事务的介入能力;完善司法解散立法体例;建立公司司法解散诉讼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2005年新《公司法》相比1993年《公司法》而言,对股东知情权诉讼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新《公司法》进一步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并且明确了司法作为合法途径,在保护公司股东合法权益,尤其是小股东合法权益具有重大作用。但是要解决实践中产生的所有纠纷,这显然是不够的。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结合公司法的规定,以案例来分析我国新《公司法》中关于股东知情权诉讼对小股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公司社会责任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可以说是公司法领域中的一场公司法理念的重大变革。为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适应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公司法》第五条明确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但由于《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作出的规定较为抽象和概括,因此在法律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争议。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国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现状,提出从公司社会责任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创业板市场推出四年来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上市公司减持次数过多、小股东权益受损严重、退市规则有名无实等问题。究其原因,实为立法层级较低,监管模式设计不明,投资者维权途径匮乏所致。对此,应在《证券法》中专章规定创业板内容;分阶段设计创业板市场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措施;推出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制度;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和社会现实角度分析了经济人的理性传统,现代企业目标与经济学理论的关联、企业目标中社会责任内涵的缺失及其危害,提出了在现代企业目标中应该嵌入社会责任因素。  相似文献   

14.
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代表着法律经济学的最高成就。其核心思想——法律的效率分析,准确把握了"效率"与"效率分析"在法律经济学中的地位,是对传统的法律分析方法和法律价值理念的革新,但对于"效率"与其他法律价值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的问题,该书没有提出明确的解答。该文在剖析其核心思想的同时,提出引入"均衡理论"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的指导思想。《预算法》的修订工作,也应围绕这一思想进行。这就意味着在《预算法》修订过程中,应该更多注重预算法的主体、预算法的法律性质以及预算法的司法性等法律问题,将《预算法》真正修订为法律。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文化是把“执行力”作为企业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是对执行力的全面提升,是企业文化极为重要的方面.包括支撑企业执行力提升的思想、理念、行为准则。它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属于软件建设的范畴,是相对于制度建设的柔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培养应从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制度、营造氛围、创新激励机制等四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矿难频发问题业已成为制约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毒瘤",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煤矿安全治理的3个思路是长期合约、人力资本合作投资和权力结构重置。在煤炭行业生产、经营、监管活动中只有切实从这3个方面着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董事作为公司的业务决策者,对公司负有忠实与勤勉义务。对董事是否履行了对公司的注意义务,其判断标准的宽严将直接影响董事的任职风险。源于美国的商业判断规则在各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适用,已成为认定董事注意责任的一个重要规则。但在适用商业判断规则时,需注意平衡董事的任职风险与股东利益,否则,董事要么在注意义务的约束之下变得畏首畏尾,要么商业判断规则就成了放纵董事过错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19.
论竞业禁止与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照国外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关于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分析了我国刑法中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立法宗旨和现实意义,并结合公司法中关于竞业禁止制度的有关规定,指出刑法与公司法中有关竞业禁止的规定是互为补充的。同时,本文也指出了我国在竞业禁止制度上应当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