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逐年增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而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但是同时我国也正在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出发,首先指出了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诉讼频发的原因,其次指出了出口企业在反倾销中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如何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解决反倾销的会计核算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起诉,给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反倾销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反倾销会计是反倾销诉讼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我国的反倾销会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建立较好的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外国对华反倾销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迅速增长,外国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反倾销诉讼日益增多,直接阻碍了我国开放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指出外国对华反倾销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年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出口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然而中国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外国反倾销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近年来中国企业遇到的反倾销现状及问题,分析应对反倾销现状的改善情况,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欧美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79年到现在,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货物发起了超过500起反倾销诉讼。为什么欧美国家会对我国出口货物发起如此多,如此频繁的反倾销诉讼呢?通过对我国出口货物遭遇倾销的原因分析,可以清楚的发现反倾销的本质原因在于国家利益。为了避免欧美国家反倾销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害,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我国自身的经济实力。这也是我们持续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竞争使得国外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日益增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以国家宏观信息、行业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组成的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为前提,并对其进行监测、分析、判断,结合专家评估和数学模型等,为企业是否面临反倾销诉讼提供相应的预测和警示,为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产品销售价格决策的科学依据,并为企业应诉反倾销和事后补救提供会计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及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国外许多企业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规则,频频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诉讼。外国对我国进行反倾销控诉对我们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持久的,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总结其成因与发展趋势,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反倾销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在反倾销应诉调查中,会计信息提供着权威的诉讼支持,因此构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概念框架,就显得很必要.要构建反倾销会计概念框架,将从构建反倾销会计概念框架相关理论问题和设计这两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我国很多企业不断受到国外反倾销的困扰,事实表明国际反倾销中会计证据成为最重要的法律武器。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反倾销法中的相关会计理念,探讨我国基于反倾销诉讼的会计证据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合法手段,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不断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中欧贸易额不断增长,我国出口欧盟的商品也不断遭受反倾销调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既要通过提高整体出口商品竞争力来预防反倾销诉讼的发生,也要在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时候,通过积极合理有效的应对来尽力争取诉讼的胜利.政府、行业和企业均应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应对欧盟对华反倾销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倾销与反倾销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研究分析发现,束缚企业应对反倾销主要的不是法律问题,而是会计问题,反倾销会计已成为企业打赢反倾销官司的瓶颈。建立反倾销会计,这对企业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取得低税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反倾销会促使受影响企业增加对反倾销发起国的非倾销产品的出口(贸易偏转效应),导致非倾销产品在反倾销发起国市场的竞争加剧(竞争促进效应),进而倒逼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采用2000—2013年企业—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对华反倾销显著提高了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引致竞争促进效应是该质量溢出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因而,对于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出口目的地较多、企业内等级较高以及国有企业的非倾销产品,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小;此外,美国对华反倾销在促使受影响的中国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质量的同时(产品内效应),也会促使低质量的产品退出出口市场(退出效应),进而提升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中国应采取更加中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实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倒逼效应促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应诉中的财务使命及其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大贸易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地位歧视的影响,我国被裁定的反倾销比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由此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反倾销已成为我国企业界和会计界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从会计学的视角审视反倾销,研究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的财务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事件研究法,以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为例,利用八家彩电上市企业的日报酬率数据,实证分析美国反倾销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反倾销对中国彩电企业具有负面影响,但反倾销各阶段事件的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我国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保险服务的出口。本文采用重力模型对我国保险服务出口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保险公司在选择出口目的国时应重点考查进口国保险服务贸易壁垒、进口国经济总量及质量、进口国吸收外资水平、进口国与我国的语言文化差异等方面,政府及监管部门则应致力于降低进口国的贸易壁垒和减少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将迎来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将转入中低速增长,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将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面对机遇和挑战,外贸企业提倡创新经营,为此,外贸经营模式的创新将给中小外贸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文章介绍了CEM联合出口管理模式的概况并分析了运用该经营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成为全球首要的反倾销目标国家,中国制定实施反倾销法具有遏制国外对华滥用反倾销措施的动机。文章利用负二项模型和泊松模型对1995—2008年20个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以及主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挑战他国对华反倾销行为并未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产生明显的遏制作用。要改变中国在全球反倾销博弈中的不利处境,一要积极推动WTO反倾销制度改革,防止进口国滥用反倾销措施;二要增强对外反倾销的针对性;三要提升主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反倾销争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在进行如反倾销协议确定的比较价格可能存在特殊困难,可以使用替代国的价格。美国、欧盟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往往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状况,运用非市场经济和替代国的方法对待中国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本文拟就美国、欧盟反倾销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标准进行探析,以加深我们对美国、欧盟反倾销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美国、欧盟对我国进行的反倾销调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低碳经济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一趋势对于全球化环境中的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中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过于偏重加工贸易的贸易方式、以中低端制成品为基础的产品结构和过分依赖少数发达国家的市场结构在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中显得越来越难以持续。在低碳经济的挑战面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应向进一步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本地化、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出口、寻求市场多元化特别是发展东亚区内贸易等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0.
欧美对华反倾销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成为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活动的最大受害国,而欧美是对华实施反倾销的主体.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作为工具分析发现,这一反倾销博弈在欧美强、中国弱的非对称时代,欧美的策略必然具有攻击性,中国则较多采取和平策略;而在对称条件下,欧美和中国必然会彼此做出让步以避免各自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