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切实措施,把南京都市圈有较好基础的现代汽车、船舶产业做大做强是南京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南京都市圈有条件建成我国重要的汽车、船舶产业基地,应当选择“科学导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外引内吸,合作重组,做大做强”发展战略。南京都市圈各市政府必须有所作为,重视优秀企业家的领军作用,共同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升级,构建都市圈合作发展平台,建立以汽车、船舶产业为基础的新技术项目联合体。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基本的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泛长三角的框架体系内,分析了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泛长三角”体系中南京都市圈的功能定位,并指出泛长三角分工合作中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战略,以及“泛长三角”体系中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成为WTO成员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成为世界第六城市群。南京都市圈作为这个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建设南京都市圈既是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都市圈内各城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发展内需的战略选择。为了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各城市之间互相推动、互相支持、互相竞争、互相合作的互动协调发展,2003年8月,来自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以及淮安等城市的市长与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南京财经大学召开的“南京都市圈互动发展高层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都市圈是现代都市发展过程中一种基本的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都市圈的框架体系内,分析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优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优化的指标体系,并借助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询出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的发现提出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实现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是现代都市发展过程中一种基本的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都市圈的框架体系内,分析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优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优化的指标体系,并借助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询出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的发现提出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实现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都市圈空间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晰。都市圈内各城市自然禀赋的相近、文化资源的融合性、产业集聚性以及消费市场的集中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六大特征和三重圈层发展态势,呈现出市场导向带动政策支持、产业链拉长的新格局。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各城市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产业集群升级,以提升整个都市圈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制造业发展,江苏制造业大省目标逐步得以实现。如何进一步提高江苏制造业水平,实现江苏制造业“强省”的目标成为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南京为核心的南京都市圈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重要集聚地之一,研讨整合南京都市圈内装备制造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南京都市圈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也可为其国内它区域整合发展所借鉴。2005年6月,来自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泰州、合肥以及淮安等城市的市长、企业家与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由镇江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财经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召开的“南京都市圈汽车与装备制造业高层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共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南京都市圈的文化产业与主要相关产业的互动关系、作用机制和基本经验,提出了构建南京都市圈的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突出中心城市;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积聚;整合行政资源;构筑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9.
东北四大都市圈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都市圈的迅速崛起,都市圈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东北三省经济增长极的"哈、长、沈、大"四大都市圈发展仍然比较滞后,原因是行政区划导致的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等现象,实施错位发展、加强区域分工合作以及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四大都市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依托上海市,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在区域范围内组织和安排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使之成为一个既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又能最大限度发挥地区优势的产业结构,从而形成一个大、中、小企业相结合、以多层次城市为结点,由运网、信息网、服务点分布网等网络系统将都市圈内各城市连为一体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骨干和主导力量,相关的都市圈空间结构和经济联系的研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在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总结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未来趋势。最后,得出启示性结论:我国沿海地区应该并且可以实行都市圈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南京都市圈商圈商贸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要加快南京都市圈的建设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和互动发展,除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外,加强都市圈商贸流通业的合作至关重要。2004年6月12日,来自南京、芜湖、扬州、镇江、马鞍山、滁州等12个城市的市长与160多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由南京市人民  相似文献   

13.
石化产业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就石化产业来说,南京都市圈的各城市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本文根据石化产业的行业分类首先分析了各城市石化产业的行业优势与劣势,认为南京市在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扬州市在中间品化工上具有优势,镇江市在医药化工上具有优势,安徽省的滁州、芜湖和马鞍山等三个城市仅仅在一些次要的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文章最后对南京都市圈化工产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都市圈的迅速发展提出了公共管理变革的诉求。推进都市圈一体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区域公共管理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都市圈治理水平的需要和地方官员追求政绩的需要这三个方面。区域公共管理创新需要从法理与制度、管理与技术两个层面展开,具体来讲,就是要明确地方政府在都市圈发展中的角色,妥善处理都市圈内的府际关系,建立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同时,还要实行都市圈内公共政策一体化,引入多元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8日,由扬州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财经大学、安徽省社科院、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在扬州市举行。来自南京、扬州、镇江、泰州、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城市的政府与企业家代表,以及南京都市圈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等80余人围绕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创新与互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9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于2009年12月12日在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南京都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来自江苏省、安徽省及南京都市圈城市的政府及相关部门代表,专家学者代表和新闻媒体代表共16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7.
都市圈作为城市化的高级形式,近年来倍受学界关注。但是究竟何谓都市圈,中国在转型时期建立和发展都市圈主要应解决哪些问题,国内外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因此,对于已有的文献加以梳理,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论研究,而且也有助于指导实践——加速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缩小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都市圈是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必须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关于都市圈形成的四个基础性问题,进而提出都市圈的形成要素分析必须从都市圈形成的基础、动力、政府角色和利益协调四个方面入手。其中,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都市圈形成的基本条件;市场机制是都市圈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应在都市圈的制度建设方面有所作为;竞争与合作是都市圈内部利益协调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10月12日,在马鞍山市举行的2006’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上,来自都市圈内的12个城市的市长,来自江苏、安徽两省的30余名专家及各市的企业家们围绕“创新型都市圈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展开交流与研讨。本次论坛对创新型城市的构建及实施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达成了很多共识,积极推动了圈内各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为创新型都市圈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对于其他都市圈的创新型建设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问题现状,提出了政府主导,产业支撑;集中联动,模式创新;府际整合,协调发展的适合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对策,以期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