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2000~2009年的微观企业数据构建动态计量模型,通过两步系统GMM方法检验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投资行为有效降低了我国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提升了市场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市场要素分解检验、IV-2SLS估计及样本期分段检验的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对外投资行为对要素市场扭曲的作用机制,发现企业对外投资行为主要通过加速"去过剩产能"和边际产业转移、提升国内企业生产率三条途径来化解我国要素市场扭曲困境。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和"反哺"国内市场,这是当前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寻求新经济增长点的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迅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国民经济16个产业的动态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方法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是挤出还是挤入了国内投资,以及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本身会挤出国内投资,高效的金融市场和发达的产品市场可以削弱这种挤出效应,其中产品市场的作用尤为重要;当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带动国内出口或者转移过剩产能时,会挤入国内投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更多地挤出了国内投资;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净效应依然为挤出效应,因此,适宜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政策以及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发挥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作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改革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从企业治理这一市场化机制视角探索解决产能过剩的新途径,研究发现:良好的企业治理架构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投资和决策效率,进而通过减少投资失误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缓解产能过剩.进一步地,利用世界银行统计的中国120个地级市共11211家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治理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并验证其理论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分权、薪酬激励及管理层更替等市场化治理机制有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这一结论在利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和排除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稳健;(2)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主要通过促进市场扩张和增加创新两个途径实现;(3)在非国有企业、政企关系较弱的企业以及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中,企业治理化解产能过剩的效果更突出.研究表明,通过市场化机制,即强化企业治理,可有效缓解产能过剩.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有效发挥市场竞争选择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剧烈更替并存的特征事实,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阻碍效应在所有制、规模、行业、地区和生产率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资本偏向效应、收益扭曲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寻租激励效应等途径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市场退出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在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上对于低端产业和企业,应依照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的对外投资理论,专注于将产能转移到周边经济发展较我国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去;而对于高端产业和企业,则应该增加对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以便更快获得技术,开辟市场。目前,河北省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企业退出与进入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而未来则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应注意杜绝恶性竞争,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于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 表明: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错配、抑制产业同构和提升市场潜力等机制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其中市场潜力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削弱了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区域一体化提高了新兴产业的产业同构程度,进而加剧产能过剩;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国有企业更为明显,而土地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明显.据此提出拓宽要素大通道、打造产业大格局、推进市场大统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国内企业运用国际市场优化产能利用提供了重要契机.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显著缓解了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并且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和其他稳健性测试以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产能过剩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新兴优势产业中,"一带一路"倡议更能发挥其产能优化作用.依据作用渠道分析,国内企业产能效率的改善可依靠跨国经营带来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来实现,但其持续性影响仍需政府的配套性政策保障.结论 不仅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更为政府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及践行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CH模型,测算2003—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但市场分割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考虑市场分割调节作用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三,从区域角度看,下游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中上游则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市场分割(即地方保护);且在存有区际差别市场分割程度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吸收逆向溢出技术的作用具有"倒U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构建两位数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产能过剩成因。研究发现:(1)国有产权性质及其与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和预算软约束的交互项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显著,且国有产权性质的产能过剩效应在增强;(2)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的产能过剩效应在增强;(3)预算约束硬化的产能过剩效应在增强,其源于国有产权的预算软约束恶化;(4)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行业集中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前景共识,有利于提高行业产能利用率;(5)政府补贴对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就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过剩产能已被逐步淘汰,留存下来的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与绩效提升的新挑战.本文基于我国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从实证研究角度,探究了"去产能"政策对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上市企业的企业绩效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去产能"政策对"去产能"行业的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提升了产能过剩企业绩效;同时"去产能"政策也显著降低了该类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企业绩效,化解经济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竞争力对内资企业贸易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不是影响内资企业贸易竞争力的显著因素,因此,必须有选择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2.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13.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了中国石油产业竞争力;是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前提;是拓展石油进口来源的利器;是实现中国石油安全整体战略的主干支撑。政府应强化在提高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中所发挥的作用,加强石油企业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石油企业竞争环境;对于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予以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创业是促进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创业、创新活动的市场化效果出发,着重考察企业所有权异质性层面下企业家创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差异。基于2006-2013年省级工业企业的动态面板数据反应模型的结果发现,企业家创业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滞后期的企业家创业的正向影响和企业创新累积效应均很显著;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家创业对以新产品表示的企业创新的影响程度偏低;无论是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企业间产品创新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竞争效应,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彼此间存在强大的创新溢出效应,而我国企业创新主要依赖于外资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我国企业间普遍存在盯住外资企业的行为可能是导致内资企业、国有企业彼此间的创新溢出效应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内市场的一体化明显滞后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以产品价格扭曲、国内产品和国内要素市场分割为内容的市场扭曲对我国对外贸易利益的实现和贸易福利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的政策结论是通过加快改革逐步实现国内经济市场化和一体化来提高外贸利益。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系统地考察了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小微企业就业的影响,并在阐明大中型企业OFDI对小微企业就业的影响机制之上,利用我国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小微企业的就业具有显著的影响;从分地区估计结果来看,大中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小微企业就业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在东部地区,OFDI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影响显著为正,对于中部地区影响虽然依然显著,但其影响系数明显降低,而西部地区的影响则显著为负;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在大中型企业OFDI对母国小微企业就业的影响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考察"营改增"对我国公司投资效率和期权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和专业化分工效应使公司的投资效率得到改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企业人力资本需求角度考虑,发现"营改增"增强了企业劳动雇佣能力。由于投资活动是公司权益价值的决定因素,故从实物期权角度研究"营改增"在改善投资效率的同时,是否也对公司权益价值造成了影响,结果发现"营改增"可以显著增加公司增长期权和清算期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实体企业热衷于从金融市场获取投资收益,个别企业甚至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倾向,成为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的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对2009~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动向及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具体数据展开研究,并以同期沪深两市3567个有效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模型,研究实体企业金融投资收益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体企业投资金融收益与宏观经济波动显著相关,这种过度金融投资行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给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了新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