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晓科 《全国商情》2008,(5):104-107
2006年5月,欧盟安全委员会出台了新的CR标准(儿童保护法),这一法案使得中国出口欧盟的大部分打火机都遭到退运.本文就此事件从介绍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通过探讨欧盟广泛对我国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来说明我国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应对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欧盟安全委员会出台了新的CR标准(儿童保护法),这一法案使得中国出口欧盟的大部分打火机都遭到退运.本文就此事件从介绍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通过探讨欧盟广泛对我国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来说明我国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应对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农产品出口过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明显,已逐渐成为吉林省农产品出口中所遇到的最难以发现和解决的障碍之一.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有利于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不容忽视。我们应从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入手,了解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及特点,紧密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美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新举措,从而全面分析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壁垒的作用日益下降,而非关税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在认真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础上,要正确认识和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避免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到我国的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6.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限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新发展,作出比较性研究。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特征和种类作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本文先对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然后按照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着重比较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做法;最后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分析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并对江苏省遭受影响的特点作出了归纳。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国际贸易当中,各国越来越多的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对国外的商品进行出口限制,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每年因技术性贸易壁垒损失严重,文章在分析我国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势和特点的基础上,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各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关税水平不断下降,在许可证、配额等传统的非关税措施对进口的限制作用逐步减弱的同时,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明显地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来对贸易进行限制。中国自加入WTO后,在出口方面受到来自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中国应当在充分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在对外贸易影响等基础上,针对出口产品遭遇的技术壁垒,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9.
金颖思 《全国商情》2007,(12):93-95
为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我国必须对其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本文引入对数单位模型,以机电产品为实证分析对象,建立其技术性贸易壁垒预测模型,结果发现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贸易平衡状况、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6个因素是影响我国贸易伙伴国设置机电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据回判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判断一个国家会否设置机电产品方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准确率达84.6%.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全球范围内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且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广东省在这场新贸易保护主义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对外贸易作为广东省外贸的主体,不可避免地遭受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冲击。文章分析了国际"两反两保"措施、知识产权争端、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劳工标准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对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影响,提出广东沿海经济带外贸出口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若干策略:适度限制出口和扩大进口;政府协同企业应对国外的"两反两保"措施;提升核心竞争力跨越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依靠自主创新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环保低碳产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和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化解劳工标准壁垒等。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湖南省成为中国第二大茶叶出口地,茶叶作为湖南省主要出口农产品,茶叶出口贸易对湖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国际饮品市场竞争激烈加剧,湘茶的销售遭受多方面的挑战,同时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主的国家和组织对中国茶叶出口采取以环境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主的措施都带有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湖南省茶叶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引起连锁反应,进而对整个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及创汇都带来较大影响,不利于农民的收入增长及湖南省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除进行总量分析外,本文还分别从要素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用途结构和二元边际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各类出口产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流量的提升,并优化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以口岸与物流效率和海关与边境管理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促进作用显著,表明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从宏观影响、贸易影响和产出变动三个层面分析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框架下降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及其相应机制。结果显示:农产品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较小,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减少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成本,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中国对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纤维作物、加工食品等产品的出口量增幅明显;贸易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国内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等行业的产出增加,导致中国大部分农产品部门要素投入增加,从而对居民收入和资本收入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促进了国内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定的现实背景,本文梳理了升级协定影响域内外贸易的内在机理,并利用1999—2018年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量贸易层面上,升级协定会显著促进中国的域内出口,但对域内进口影响不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中国域内出口促进效应对小型、低收入、高贸易依存度的国家以及SITC目录下第4-9类产品影响更为显著。在域外进口效应上,研究发现升级协定使中国的域外进口显著增加,对东盟的域外进口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成本是影响中国域外出口的中介变量,中国域内出口和收入水平则是影响中国域外进口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3年1月~2011年8月的月度时间序列,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研究我国粮食进出口与国际国内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之间存在着联系,但并不是非常紧密;我国粮食进出口并不能影响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进口和出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其变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但无论国际粮食价格还是国内粮食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我国粮食出口。因此,我国可适当降低国内粮食自给率,加大粮食进口,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降低增加值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使用增加值出口碳排放强度表征增加值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首先基于Eora 26数据库,测度了2000—2015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环境成本,然后使用结构分解法和回归分析识别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和内在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且碳排放强度存在国别差异与行业差异;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直接碳排放系数的变动引起的;离岸外包程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投入服务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降低中国各行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碳排放强度。最后,本文提出推动重点行业的深度减排、推动企业进行离岸外包、推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转型和推动企业进行价值链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制度演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中国出口退税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制度变迁。而出口退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对中国的贸易进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外贸出口、政府财政及企业三大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现行的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在整体经济运行的不同层面上发挥的效用之显著;并对今后该制度的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前人研究中国和中亚问题主要针对政治安全和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建设,而研究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则较少。该文首次从制度距离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文中利用1998-2012年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出口贸易数据,在The Heritage Foundation 所公布的IEE数据基础上,引入制度距离建立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制度距离对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制度距离对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反腐败和货币自由化制度距离对出口贸易产生负向作用,而投资自由度的制度距离对出口贸易产生正向作用。此外,本文还测算了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贸易出口潜力指数,其值处于0.8~1.2之间,市场属于“潜力开拓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就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两个时间段,对两国双边贸易的增长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进口需求效应和出口竞争力效应的贡献是推动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增长则主要由进口需求效应贡献。在进一步分析中俄两国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应拓宽双方贸易和经济合作领域,改善目前两国经贸合作的结构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能源安全约束下中国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其能源消耗规模也在骤然扩大,现已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0%左右。在2001—2008年国际高油价期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加工贸易出口方式所进行的能源间接输出不仅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隐含能源成本损失,而且为此而逐年加大的能源生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损失也是惊人的。以能源安全为切入点.从能源安全供给、环境影响、隐合成本损失及其资源大量消耗等多方约束来分析中国加工贸易进行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必然性,探讨实现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