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允许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结合自己的身份和就业计划,拥有选择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农村社会保险的权利。对已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只要其继续在原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并能提供参保缴费证明,就业地政府社保管理部门就应该承认其已经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对这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必再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应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缴费并以此建立失业保险关系。同时终止实施现行的农民工失业保险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制度,农民工失业后按照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和支付周期的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失业保险缴费主要针对城镇企业用工者和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与工资挂钩,体现出福利性的特征,并依靠强制性的措施得以实施。东盟国家失业保险缴费制度的法制化程度普遍不高,在缴费比率与责任承担主体方面也各不相同。比较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要逐步弱化政府财政对失业保险缴费的责任,针对不同的行业拟定有差别的费率,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给予缴费优惠,以促进就业,同时加快我国失业保险缴费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近年来学术界和各级政府越发关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但严重缺乏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农民工群体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社会"悖论"之中,即农民工既是城市产业劳动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失业保险又是城市社会不稳定因素。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对构建和完善新型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进行优化设计,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覆盖范围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失业保险的正当要求,失业保险基金的负担不合理,导致失业保险支付能力下降;失业保险待遇计发办法不合理,失业救济标准过低;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等,因此,有必要对其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工作技能低、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失业风险远高于城市劳动者,但由于我国目前有关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从而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与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既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失业问题已在我国引起广泛的关注,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与吸纳能力不足的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失业的主要矛盾。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都提出需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但是至今仍没有成功实施的案例。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构建把失业保险待遇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机结合起来的高校付费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通过分析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新型的制度构想,希望可以为缓解大学失业状况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现收现付制养老金财务平衡测算模型,文章研究了待遇补贴方式下的年度平衡模式和阶段式平衡模式,缴费补贴方式下的阶段式平衡模式三种方案下的财政补贴规模、趋势和制度特征。研究结论表明,缴费补贴方式下的现收现付制阶段式平衡模式具有在相同养老金目标替代率水平下年均财政补贴规模最小且财政支出规模稳定的特征。据此认为我国应建立财政提供缴费补贴的阶段式现收现付制平衡模式作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补贴机制。在基金管理方面,应配套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与监管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应考虑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账户的衔接与并轨。  相似文献   

8.
失业保险是在职职工由于法定非本人自愿原因失去职业,在规定的失业期间内,由社会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本《解答》对北京市失业保险的范围、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失业保险待遇等,根据现行政策所做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就业传统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以服从经济发展为主导,忽略了社会协调发展,导致牵引民工流动或驻留的"推力"和"拉力"弱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工就业的最大障碍之一,当前对农民工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制度主要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以新的观念和理念指导,创新农民工就业、安置和待遇等方面的制度与模式,寻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保证劳动力要素畅顺流动,实现其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层面的农民工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的制度通道基本形成,但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社保缴费负担重、社保权益维护难、住房保障不能满足需要、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农民工对政策认知简单粗浅等诸多现实障碍,特别是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社保资金运行紧张、社保统筹层次低、一些具体制度和执行办法忽视了农民工的权益、住房保障资源配置不合理、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滞后等深层次矛盾,致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极大地制约了城镇社会保障覆盖农民工目标的实现。应在现行制度框架下,根据农民工的群体特点与需求状况,通过降低准入条件、完善与协调政策、创新管理方法等措施,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当前,可从降低缴费负担、完善连续社保权益享受政策、做实省级统筹、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户籍和土地综合改革等层面改进和完善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末,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42亿人。农民工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就业、社会保障等权益保障也取得长足进展。据最新统计,2010年底,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各项保险人数分别达3284万人、4583万人、6329万人、1990万人。相比2008、2009年进步显著。然而从总体看,这个庞大群体参保率依然偏低。如何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农民工参保率和保障水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覆盖面显著扩大,对劳动者的保护明显加强。作为工伤保险主要的受益群体之一,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很低,流动频繁,工伤赔偿程序复杂且成本较高。我国迫切需要扩大工伤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益面,提升管理水平,力争及时赔付,尽早普及省级基金统筹,优化保险费率结构,创建预防、补偿与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不断增大,但是,现行的以国有、集体单位职工为主体、以户籍制度为边界、以正规就业岗位和稳定劳动关系为基轴建立起来的失业保险制度并不适合流动人口参加。它引起了流动人口大量欠缴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金领取的严重缺位错位等问题。文章认为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流动人口对失业保险制度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的法制建设,建立流动人口所特有的失业保险制度从而逐步健全我国的失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即将出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充分考虑到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流动性和低收入特点。在过渡时期的个人账户制背景下,本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利率风险的影响,并对农民工养老保险金的缴费与计发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是农民工养老险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法律法规、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工自身和企业的原因,现阶段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存在困难。文章从现有研究成果出发,提出了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顺利转移接续的对策,即做实个人账户,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资金双转移,加快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步伐,实行强制性参保,改革相关制度,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以及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两德统一后,德国陷入失业的泥潭,成为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安全网,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口居高不下、社会福利支出不堪重负三大难题。施罗德上台后,加大了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力度,收到较好的效果。中国近几年来的失业率也不断上升,两国都面临迫切解决失业的问题,而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至今还不成熟,不完善。通过分析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吸收其合理成分,为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提供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就业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农民工就业难往往更多地归结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这一原因。事实上,对农民工培训的不到位更是深层原因之一,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现有就业制度安排和农民工培训制度安排的不合理,造成了既定制度目标的漂移。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建立“政府采购促进就业培训”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的推行,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重要路径。文章以嘉兴试点为例分析浙江新农保推行状况,基于宏观角度,从提高城乡养老保障统筹层次,扩大政府筹资来源,完善基础养老金补贴制度安排,调节养老保障缴费基数实现新农保和职工养老保障对接等方面思考,提出建议加快新农保覆盖速度,以推进新农保的试点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就业和社会保障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随着灵活就业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已成为维护灵活就业人员自身权益和扩大社会就业的迫切需要。但在目前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已相继出台并完善的背景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制度仍难以实施。其根本原因在于失业保险相对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而言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与否界定难;失业保险金的享受概率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不同且无个人账户影响了参保意愿。因此,应针对失业保险制度自身特点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