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汽车产业组织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组织理论与产业组织政策理论为汽车产业组织制定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反思以往的产业组织政策,进入管制失效、过度保护、支持大企业政策落实不力、汽车消费政策不到位等问题突出。为优化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今后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的重点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汽车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加快重点国有汽车企业产权改革;营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为一些汽车厂商顺利退出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进入管制模型,并以信产部的手机“牌照制度”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进入管制与管制绩效。本文发现,与认为进入管制容易引发垄断低效率的传统观念不同,在开放经济下新兴战略性产业初期由于外部性和高风险而导致本国企业进入不足;进入管制能够为先驱企业提供某种“专利”租金的机会,从而有助于企业提高产量,降低价格,增加社会总剩余。从长期来看,进入管制存在成本和容易激发企业的短视行为而影响产业效率,因此有必要逐步放开管制。另外,建立明确的竞争程序和规则来挑选进入者也是提高管制绩效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自然垄断产业一方面具有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又存在垄断产业的弊端,因此一直是人们很有争议的产业。本文对国内学者关于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管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具体有进入管制的内涵、原因、手段、成本、收益以及是否需要放松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简单回顾及分析,论证其失效的根源在于政策目标最终导致了创新动力的弱化和创新能力的退化,因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实行自主创新;并从理论层次分析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文章最后总结中国汽车产业实行自主创新的优势,指出自主创新道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的开放就是放松或取消竞争性业务的进入管制,以促进市场竞争。公共选择理论解释了竞争性业务开放体现了市场价值的利用,同时需建立对管制机构的约束机制;交易成本理论从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等方面解释了竞争性业务开放促进了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合作治理理论解释了竞争性业务开放强化了管制机构和被管制企业作为独立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关系,同时需要强化信任体系及公众作为治理主体的作用。这三种理论不仅有效解释了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开放的逻辑起因,也分析了竞争性业务开放是系统性、综合性改革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本文集中分析了聚集经济以及环境管制下的外商投资区位选择。通过在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下纳入环境管制因素考察FDI区位选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聚集经济情况下,“污染避难所”现象在我国一定程度上成立,考虑到集聚经济,外商投资与环境管制关系则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降低环境标准,牺牲环境换发展不是最佳选择,而需要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人力资本和本地FDI集聚效应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进入管制模型,并以信产部的手机"牌照制度"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进入管制与管制绩效。本文发现,与认为进入管制容易引发垄断低效率的传统观念不同,在开放经济下新兴战略性产业初期由于外部性和高风险而导致本国企业进入不足;进入管制能够为先驱企业提供某种"专利"租金的机会,从而有助于企业提高产量,降低价格,增加社会总剩余。从长期来看,进入管制存在成本和容易激发企业的短视行为而影响产业效率,因此有必要逐步放开管制。另外,建立明确的竞争程序和规则来挑选进入者也是提高管制绩效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汽车作为关联性极强的产业能极大地带动区域内经济增长。本文通过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当前湖南汽车产业规模小、产能低以及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进行区域内部优劣势、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充分利用本地市场需求快速增加,产业链较完善和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撑,以及避开产业壁垒等。以期找出适和湖南汽车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带动湖南区域内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政府管制与公共经济研究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虽然对于政府管制(规制)与公共经济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政府管制与公共经济问题进入中国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还是最近10多年的事情。配置于政府管制与公共经济研究领域的经济研究资源正在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铁路客运的政府管制包括对铁路客运的价格管制、基础设施管制以及具体运营活动的管制。本文首先用铁路客运中的倒票现象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利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政府管制的效应,即它对铁路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提出了政府对铁路客运管制的一个框架用以消除铁路客运管制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前重庆市汽车产业主要参与了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生产环节,而对于全球价值链的研发、采购、服务等环节还没有能够全面参与。有关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各研究机构应共同合作,以长安集团为核心整合汽车相关产业,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同时,强化汽车整车制造核心环节,提高研发力量,实现重庆汽车产业的过程升级、产品升级与功能升级。  相似文献   

12.
民法规范进入税法领域不可改变,也为立法实践所验证。民法和税法的"模糊地带"以及民法规范的"自治"与"管制"特质为民法规范进入税法提供了制度空间。处于私法自治的底线考虑,税法应重点引入民法中的授权一方当事人规范、授权特定第三人规范和半强制规范,同时,吸纳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蕴含的立法思想和"管制"资源。从当前的税收立法看,民法规范进入税法领域更适合采取设定技术,但从公法与私法"接轨"的角度审视,导引技术无疑占优,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远景技术。不管何种立法技术,通过"民法规范进入税法领域"实现公法与私法的"接轨",直接考量立法者的立法技术和立法道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黑车数量逐年增加,管制机构的专项治理不仅耗费了大量资源,而且并未实现预定目标。世界各国管制出租车市场的经验表明,管制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合理的进入限制标准与公共定价。本文在简要阐释出租车市场需要经济管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在自由进入条件下黑车存在的原因,继而以北京、上海两座大城市出租车市场为例剖析黑车数量逐年增加的原因,着重探讨进入限制标准、公共定价水平与管制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吉林省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明确主导产业是其核心问题。吉林省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选择符合其资源禀赋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对主导产业选择标准以及相关数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吉林省应选择汽车产业、医药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5.
重新犯罪是目前我国监管改造面临的重大问题。单一的“监禁改造方法”它的科学性以及矫正效果值得质疑。而管制刑作为我国唯一的非监禁限制自由刑,在司法实践中却处于名存实亡的地步,从预防重新犯罪的需要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我国的管制刑的重要性并对其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发挥其特殊的矫正效能,采取非监禁的方法,提高改造质量,作为减少和遏制重新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彩电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描述了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数据,并比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分阶段的分析,指出基于技术引进国模式的,上下游产业进入的分离,是目前彩电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竞争乏术,受制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反思了彩电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价格管制、供给抑制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和外资进入的作用;展望了中国彩电产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利率市场化的意义与作用、难点和风险的基础上,对如何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防范利率改革风险的发生提出12条具体建议。作者建议在管制利率放开后,转入协议利率作为过渡期,待各项改革条件具备后再进入市场利率,这个改革程序较为稳妥,可避免发生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8.
西方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理论的发展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对自然垄断的经济管制理论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传统的管制理论认为自然垄断的外部性的存在,会出现市场失灵,需要进行管制,形成了公共管制理论;然而,管制俘获理论则认为,管制者容易被利益集团俘获,提高的产业内的福利而非社会福利,同时对新进入者形成进入壁垒;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推进发现,管制与公共管制理论及俘获理论均存在着冲突,于是形成了论述谁是管制的受益者、谁是管制的受害者及管制对配置资源的影响的一套管制经济理论;由于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全球私有化的浪潮,西方出现了对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的趋势,对先前的管制理论提出了挑战,从而出现了放松管制理论,如激励性管制理论、"可竞争性市场"理论、"自然垄断弹性管制理论"等。这些理论可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即将推进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曾有不少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很大的冲击,比如外资的大举进入会使一批中小企业倒闭,降低国内生产能力利用率,冲击国产车消费,迫使中国汽车厂家降价,在汽车销售及金融服务领域对国内企业形成很强的竞争压力等等。但是,使人始料不及的是在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遇到的冲击不但远远小于预期,而且还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汽车产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应用广泛。竞争激烈、知识产权集中的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汽车等制造技术上升为世界各国新世纪的战略重点,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汽车市场在我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汽车市场是我国制造业必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