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将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运输成本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克鲁格曼使我们开始并加深对贸易决定因素和区位经济活动的认识,其将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这两个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融合的开创性研究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先导。克氏理论认为,即使缺乏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会产生贸易;而将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的新要素与传统的要素禀赋结合到一起研究,导致了用实验来预测跨国间贸易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包培亮 《全国商情》2006,(10):57-58,28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至今,新贸易理论占据主流。国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的竞争力上,新贸易理论开始研究产业如何形成比较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后,能够发挥区域贸易的优势,会在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等方面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二战前的国际贸易理论以比较优势为核心,二战后的新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为核心。但是,至今国际贸易理论界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来整合以上两套理论系统。本文提出的相对效用价格比的概念及其分析框架,拓展了的比较优势概念,整合了要素生产率决定的比较成本优势与要素价格决定的比较成本优势,相对价格优势与非价格优势,完全竞争市场的比较优势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一个综合以往国际贸易理论中贸易决定基础理论的现代观点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开始对传统贸易理论进行修正,打破了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前提,认为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才是经济常态,由此诞生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本在理解该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现实中各国以不同政策弥补了理论缺陷,该理论确实发挥促进对外贸易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的涵义,并以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前提的演化过程为线索,把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分为一体化古典贸易理论、一体化新古典贸易理论和一体化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并对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的发展作了简单地评论。  相似文献   

6.
所有增长模型的结论都是以经济人追求私利最大化为条件导出的最优结果,即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有共同的根源。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其他非贸易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分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贸易通过影响引起经济增长的诸要素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通道,对外贸易通过影响经济政策、政府规模、资源配置、投资、技术扩散、利用外资、收入分配、专业化水平、规模经济等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纳入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通过资本深化和经济一体化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人均资本深化源于资本创造;资本不能在区际自由流动时,贸易自由度逐渐提高不仅导致核心—边缘结构,而且区际人均实际收入差异将持续存在;资本可以在区际自由流动时,在任何贸易成本下都可能发生集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降低贸易自由度不是经济一体化的全部,逐渐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新贸易理论的三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贸易理论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强调内部规模经济与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关系;二是用“三分法”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三是对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重新定位。该理论对国际贸易现象作出了更加贴近现实的描述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自从迪克西特和斯蒂格里茨创立D-S模型后,经济学家们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新贸易理论更加接近现实,否定了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不变的传统假设,大大扩充了贸易理论以前无法达到的领域,也成功地解释了大量现实贸易现象.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递增的前提下,一些学者将技术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研究技术变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三者互动关系;一些学者对战略贸易理论进行研究;还有些学者引进交易效率概念对国际贸易成因进行了研究.他们为未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数众多的经济学家对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际分工学说从不同的贸易基础出发提出了绝对利益、比较利益、要素禀赋等理论;剩余产品出路学说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学说则重视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中心—外围论对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新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新的发展,它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究竟有哪些不同是一个需要认识的问题。本从经济理论基础、假定条件、要素模式、贸易利益和贸易政策等五个方面对新国际贸易理论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比较,并做出了评论。  相似文献   

12.
贸易开放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增长理论角度入手,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发现以贸易依存度度量的地区对外贸易开放程度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形式显著的促进了全国经济增长,但在地区之间有差异,东部地区较高的对外贸易开放度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克鲁格曼的贡献在于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在新贸易理论领域,克鲁格曼首次将DS模型用于贸易理论分析,运用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别等范畴来构筑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主要围绕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来研究,将垄断竞争模型应用于区域经济学领域,构建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是指财富在数量规模方面的增长。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以如何增大一国GDP为研究内容的理论和方法,即在弄清决定GDP水平的基本要素以及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的前提下,揭示当这些要素随时间变化时GDP长期增长的规律。文章介绍了主要经济增长学派关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一些基本观点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变迁,学术界试图用理论来解释现实.然而形势的改变,是否还可以用以前的理论解释,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本文将说明规模经济、产业集聚和国际分工的含义,用其三者之间的三角体系来解释现在发展的新形势,从而说明贸易理论的可延续性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单的评论。从理论角度看,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对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阐释,认为进口贸易作为国际技术溢出渠道,能够间接地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从实证角度看,国内外关于进口贸易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进口贸易溢出效应的存在性检验、进口贸易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和进口贸易溢出效应的国别差异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但受到进口渗透率、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政府管制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济空间本质属性的分析,并将要素流动纳入规模报酬递增和非完全竞争研究框架,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划分可以有效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问题。非区域性要素的空间流动形成了经济活动的集聚过程,而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匹配则决定了经济集聚及其外部效应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经济联系。借助固定效应面板数据以及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配置效率、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动态关系进行的经验检验,其结果也进一步表明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了空间规划布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及现实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二元经济理论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曾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支的迅猛发展,二元经济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实证分析中也随处可见上述理论运用的踪迹。本文在对此进行重点评述的基础上对中国城乡经济结构的演变趋势与特点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现有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一体化对FDI的静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引致的效应以及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效应;二是一体化对FDI的动态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促进竞争、技术扩散、政治经济改革、经济增长等中长期效应。而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投资效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市场的不断开放,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愈加激烈,我国企业须提高企业经济规模,通过并购、组建企业集团等方式来实现规模经济,避免规模不经济,从而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企业发展的模式、面临的问题、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含义的比较认识,以及主要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带来企业规模扩张,而规模优势又强化了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