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欧洲已经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是决定欧洲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中国应通过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降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空间成本,进而促进城市体系的网络化;打造一批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优化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发达的中心城市;塑造城市间链网化分工体系,推动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城市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城市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发挥了显著的辐射作用,但城市的分工布局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应根据珠三角城市群落的发展现状建立合理的城市群落体系及利益协调机制;发展各地聚集经济,加强城市群和产业群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香港的辐射功能,推动区域中心城市的建立,形成梯形城市网络一  相似文献   

3.
“绥阳县—兴仁市”城市链是我国西南地区城市中“成都市—遂宁市—重庆市—遵义市—贵阳市—曲靖市—昆明市”城市链的重要段落,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西南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因此,前瞻性地探索“绥兴链”发展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托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兴仁市等节点城市尽快形成中心城市团和过渡节点,将“绥兴链”发展成为贵州城市体系的主轴链,使其在西南城市群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展开分析,探索构建“绥兴链”的具体措施,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对区域中心城市、县级城市以及乡镇级中心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中心地之间的互动方式。研究认为,在建设“绥兴链”过程中需要依托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和兴仁市等形成中心城市团,并通过“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平坝区”“镇宁县+关岭县”等三个过渡节点将区域中心城市连接在一起。在中心城市团和过渡节点建设过程中,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将不同层级的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加强城市链、城市团的建设,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以及城市体系的顶层与底层间的关系,重视城市链的长度和宽度,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区域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区域在全球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除了戈特曼提出的传统意义上的六大都市带之外,在其他地区还出现了大量正在崛起的新的城市区域.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区域的发展表明,城市区域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新兴城市区域将得益于以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发展中,应不断完善城市群战略,依靠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关中城市群的难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关中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和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关中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建立协调沟通的政策体系和政府服务体系;构筑开放、畅通和高效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完善城市等级体系;加强西安的经济主中心地位;城市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协办的“第三届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首发式2006年6月10日11日在成都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作了《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以成都为案例》的主题报告;成都市介绍了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情况;来自中央各部委、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美国、意大利、荷兰、墨西哥、韩国、中国香港和内地著名城市化和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围绕“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方法与途径;会议还发布了由中美两国学者牵头、八个国家专家携手研究完成的第一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关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揭示了机器大工业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决定作用,切中城市现代化的本质。他对城市交通联系和贸易集散高度重视,但更多强调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最终动力源在于工业化。对于中国城市体系的构想,提出了“中心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他关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的各个方面。涉及城市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城市功能建设及合理分工等方面,孙中山也有许多科学认识和设想,这些思想对现实有深刻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城市可以“借用”网络内其他城市经济集聚的外部性,但其生产资源也可能被“集聚”到其他城市,因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两种反向机制;城市间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的发挥,而产业功能互补性的增强会强化“借用规模效应”和弱化“集聚阴影效应”。以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MAR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而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集聚阴影效应”强于“借用规模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强化而城市功能互补性的提高会弱化这种负面效应。在城市群城市与非城市群城市层面,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但对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功能互补性的提高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十大城市群层面,产业集聚外部性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表现出多样化的异质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提高城市功能互补性;城市群发展要注重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和产业分工,并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非城市群城市应找准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定位,与其他城市形成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并改善交通通达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4月14日在京举行“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2008年是中国城市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继续加快发展的非凡之年。与沸腾的城市同行,在持续进行的理论、计量、案例和主题研究中,报告又获得了重要进展和新的发现。在理论研究部分,提出了“地均GDP及其增长是测度城市竞争力的适合指标”的重要假设,构造了更为简练的城市竞争力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11日,在中国成都举行的第三届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与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彼得·卡尔·克拉索教授牵头,美、中、加、意、英、荷、韩、墨等八国学者携手,研究完成的第一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正式公开发布。现将《报告》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成为WTO成员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成为世界第六城市群。南京都市圈作为这个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建设南京都市圈既是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都市圈内各城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发展内需的战略选择。为了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各城市之间互相推动、互相支持、互相竞争、互相合作的互动协调发展,2003年8月,来自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以及淮安等城市的市长与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南京财经大学召开的“南京都市圈互动发展高层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4):6-11
黔中城市群以贵阳为核心,处于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昆明城市群和南宁城市群的中间,对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发展黔中城市群,就需要按照“1+8+5”的模式构建城市体系。“1”就是贵阳主城区,这是黔中城市群的核心;“8”就是主城区外围的8个小城市,即息烽、开阳、龙里、贵定、惠水、平坝、黔西、织金等;“5”就是以贵阳为核心的5个城市组团,即遵义组团、瓮安组团、黔南组团、安顺组团、毕节组团。同时,为了发展5个城市组团,还应构建“贵阳—遵义”、“贵阳—黔南”、“贵阳—安顺”、“贵阳—毕节”、“贵阳—瓮安”等5条发展线。除了构建发展线、城市团之外,还要逐渐将基础较好的镇发展为节点城市,并构建“城市三角形”,让相邻的城市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三角形”包括“修文—息烽—开阳”三角形、“龙里—福泉—黔南”三角形、“余庆—瓮安—黄平”三角形。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城市群的发展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综合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与打造我国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以及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战略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应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北部湾城市群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四市进行分析,发现南宁、钦州与北海、防城港城市流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亟须加强北部湾城市群协调发展,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利用地缘优势加强区域内外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揭示了机器大工业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决定作用 ,切中城市现代化的本质。他对城市交通联系和贸易集散高度重视 ,但更多强调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最终动力源在于工业化。对于中国城市体系的构想 ,提出了“中心极”思想 ,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他关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的各个方面。涉及城市体系的结构和布局 ,城市功能建设及合理分工等方面 ,孙中山也有许多科学认识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现实有深刻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区域,而国际城市又是核心城市中的核心.选取中国的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印度选取德里国家首都区、孟买城市群、加尔各答城市群,进行中印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国际城市与印度相比,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发展潜力、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影响力、生活质量方面仍有一定优势,但印度国际城市发展潜力提高很快,中国国际城市在未来发展中更应注重软实力的提高,增强城市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滇中城市群和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昆明和南宁的城市流强度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是最大的,城市的外向功能明显,能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但昆明对其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的能力比南宁更强;同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极不平衡,而北部湾城市群则存在城市发展差距太小的问题。应根据各自特点进一步强化两城市群的城市流,促进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发展以城镇体系的合理化为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体系政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可分别概括为"限制大城市鼓励小城镇""大中小协调发展"和"城市群"。但中国城镇体系的实际演变历程与政策演变历程并不完全一致,2012年我国大中小及小城镇比例为1∶5∶7∶382,与世界发达国家城镇体系1∶10∶100∶1 000的金字塔结构相比,明显呈现"大城市较多、中小城市及小城镇较少"的特点;与此同时,30%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居住在市辖区人口4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集聚呈现出明显的"大城市化"。为此,新时期我国城镇体系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群",发展关键是"功能定位",发展重点是"中等城市"。  相似文献   

18.
国际城市网络是城市间或城市与其他行为体所共同组成的制度化国际合作组织。这类组织为城市共同参与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渠道,拓展了城市外交的范围。国际城市网络逐渐成为城市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协助城市落实全球治理倡议,并为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行动方案。但国际城市网络关注议题有限、各网络间存在竞争以及网络成员多元化等问题也限制了其作用发挥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为突破这些限度,国际城市网络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优化网络生态,秉持“城市优先”理念,通过“从中间溢出”的方式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上海实现战略转型的方向和目标是建设全球城市。未来五年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必须以实现“四个率先”为抓手,实施开放引领战略、服务主导战略、区域互动战略、网络化扩散战略和人才集聚战略;解决城市创新、城市形态与布局、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和谐、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和发挥世博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通过对对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经济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四个方面的分析,测评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为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