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沪宁杭地区城市群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市场化、信息化与城市化现象及其经济协作、相瓦竞争与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群的发展越来越快。在我国城市化持续、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群的发展是十分惊人的,最明显的如珠三角、长三角和辽宁中南部地区,仪仅在三四十年时间内就形成了今大这样城镇密布、经济发达繁荣的局面。还有许多大都市区域(如武汉、重庆、京津地区等),城市群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沿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03—2012年三大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和旅游生态承载力指数进行测度和评价,并从结构和承载力视角,揭示沿海三大区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而分析和检验产业结构、承载力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2003—2012年中国沿海三大区域的旅游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化,总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长三角、珠三角波动较大表现出不稳定性,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波动趋势逐渐变小。各地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略有提升,但旅游生态需求大于旅游生态供给,旅游生态处于赤字状态,旅游生态赤字越来越大;旅游生态承载力提升、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推动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产业结构的正向作用大于旅游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进程中,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大都市圈先后崛起,并成为了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风向标。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如何探索一条对地区经济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走集聚化、规模化、综合性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4.
经过30来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目前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发展活跃区域.在这些区域形成了一批新的商帮.本文对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进行比较,分析闽商与其它新商帮之间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寻求对接点     
《企业家天地》2004,(6):7-7
湖南与泛珠三角地区之间如何实现产业对接?在珠江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上,相关专家做出了一些初步构想,认为湖南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前景,湖南要发挥自身优势,不能失去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合地介绍了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术年会讨论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包括:关于统筹区域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关于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关于县域经济及市县关系调整;关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关于城市化与大都市经济区;关于区域经济前沿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京津区域旅游合作的态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京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态势主要呈现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目前京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尚处于松散的状态;二是政府部门的合作意愿一般要高于旅游产业部门及旅游行业协会;三是京津两市相比较,天津方面的合作积极性要远高于北京方面;四是京津地区的政府旅游业管理部门彼此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为改变此现状,当务之急应是要找准合作的切入点和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能促进京津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有序展开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为核心的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区域金融合作是关键环节之一。借鉴长三角、泛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区域金融合作的先进经验,要加强辽宁区域金融合作与协调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区域金融合作信息平台和区域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并积极支持和推动落后的辽西地区金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合作机制、动力与模式,发展战略及政策,产业集群和产业结构,一体化进程及水平测度等领域,研究水平较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经济增长极,成为了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的发动机,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竞争日趋加剧,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一、区域合作机制、动力与模式杨永福(2009)认为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而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科学的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和互助关系,建立区域政策协调机制,建立区域公  相似文献   

10.
泛珠三角区域金融联动的探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泛珠三角经济区经济金融发展呈非均衡性,泛珠三角经济区域金融改革的构想应该突出粤港澳在区域协调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将大珠三角建成“泛珠”区域金融中心;设立“泛珠三角经济区金融委员会”,以此主导、协调区域内的金融合作;建立“泛珠”经济区的区域性银行等。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区域经济整合成为一种态势。有效的区域分工协作是推动区域经济整合的关键。为此,文章采用区域配置系数、区域专业化系数和相似系数着力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区域分工协作现状,并提出促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推进东部沿海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递阶模糊积分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基本原理,建立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递阶模糊积分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5省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作为全球第六大都市圈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通过与世界其他五大都市圈在宏观经济稳定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监管制度、行政效率、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我们认为长三角必须遵循世界都市圈经济发展规律,构筑国际化的优越投资环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1988年至2003年的15年间,费孝通共赴广东11次对珠三角地区及其辐射区进行追踪调查,对珠三角的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他认为珠三角要保证将来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其路向是:一是深化香港与珠三角的经济关系,二是协调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三是增强珠江模式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建设共同繁荣的“泛珠三角”经济共同体。这些思想观点不仅启发了理论工作者,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决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2—2011年间双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产业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测度两地区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速度发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普遍高于珠三角地区。同时,还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对两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双三角地区应明确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以及转变地区贸易发展方式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文章首先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理论入手,然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阐述了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针对珠三角区域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由此引发的产业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产业升级转移给其周边区域经济产生辐射与带动效应。作为接近泛珠三角核心的湘南地区,应尽快依据自身基础与条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东西互动、南北争雄的新阶段。如果大西北与大西南密切协作,共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支点的秦岭南北"西三角",才能够在黄河、渭河、长江、汉水的上游挺起西部的脊梁,铸就西部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从而打造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并驾齐驱的中国第四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建立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三角”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区2011年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对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及环境竞争力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提升“西三角”区域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思路就是与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等互动发展。运用EF指数分析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现皖江城市带在劳动、资本、农产品、教育、研发和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长三角地区在研发、通讯、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并针对不同的要素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耦合方式,对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