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佳鸿 《大众商务》2010,(16):313-313
公益诉讼是任何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授权,就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处理违法的司法活动。本文在讨论公益诉讼时认为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是同义语,仅论证民事公益诉讼的合理性,而不涉及公益诉讼其他划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公益诉讼乏力是当前我国诉讼法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对公益诉讼的性质进行界定,并阐述了比较常见的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两大分类。通过被告主体范围竞合、诉讼渠道的选择、侵权行为认定标准等,对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法律规定的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但对于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仍未明确。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与诉讼主体的缺位之间的矛盾,要求明确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比较法依据、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基础,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应处于原告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4.
鉴于特定立法背景与当时的诉讼理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未赋予公益诉讼以应有地位,当下之势,民事诉讼立法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已成必要之举。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民事公益诉讼尚存障碍,在法理上亦有与传统理论相抵牾之处。本文力图结合本国检察机关之特有地位,提出应以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之启动主体。  相似文献   

5.
民事公益诉讼是任何个人、组织以及特定国家机关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与传统的民事诉讼相比,在诉讼目的、起诉主体等方面存在着区别。社会团体的非营利性、独立性决定了其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优势,且诉讼担当、诉讼信托的引入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团体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制度构建中,需要在主体资格、案件范围、判决效力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2012年《民事诉讼法》大修的最大亮点是公益诉讼制度的写入,根据修改后民诉法中该制度的规定,为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不再限定为与案件有实体利害关系的人。从立法角度而言,其意义十分重大,这就表明我国立法已经承认公益诉讼适格当事人的扩张。但根据该制度的规定,仅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有诉讼主体资格,而并没有向其他诉讼主体,如个人和其他组织放开。笔者认为,国家不应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制过多,而应允许为维护社会公益的个人和其他组织成为适格的公益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7.
法学界一般把公益诉讼看作是民事公益诉讼,其实,公益诉讼是不同于群体性民事诉讼(如代表人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其适用于损害众多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而,赋予主体原告资格,并不一定需要其与诉讼所纷争的利益具有直接利益关系。证券纠纷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法律制度环境,决定了在我国未来拟建构的证券公益诉讼制度中,原告资格应依法得到证券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许可为宜。具体的诉讼制度可采取团体公益诉讼与示范公益诉讼相结合的二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民事诉讼法》的出台,人们对公益诉讼的关注度也显著加强。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的频繁出现,公共利益遭受严重损害,使人们对公益诉讼的认识变得急迫,也对哪些主体能够提起公益诉讼,自身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利保护公共利益感到疑惑。本文将试从公益诉讼的概念,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原告以及如何促进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等方面阐述公益诉讼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证券领域的违法行为兼具损害公益和私益的双重后果,证券公益诉讼的出场能够弥合既有"私人救济"与"公共执法"治理路径的缺陷,但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证券公益诉讼是否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建构有待探索.为全面解决证券公益损害问题,实现对公共利益的及时保护,应完整设置民事与行政两类证券公益诉讼制度,区分制度差异准确设定两类诉讼的诉讼主体、适用条件、诉讼请求等事项,并通过强化证券公益诉讼与私权救济、公权监督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动配合,切实推动证券市场公共利益保护和促进证券监管部门依法履职,维护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是一种公益诉讼,因为证券民事侵权行为所侵犯的对象是社会利益,同时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所保护的利益基本上也是社会利益。文章指出,证券民事侵权诉讼的主要价值有四:填补损失;威慑作用;协助监管证券市场;促进证券法律发展。文章进一步指出,我国现阶段鼓励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有以下特别价值:加强公司治理;增加投资者信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邓自芬 《全国商情》2012,(22):95-96
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案件发生日益频繁,但因法制不健全,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从案例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有法律对民事公益诉讼中当事人问题的限制和障碍,提出了扩张原告资格、扩大被告范围和适当引入第三人的建议,为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应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的权利,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为主,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公民作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的现状及其困境谈起,对公民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作为原告的依据做了必要分析,也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如何对公民的诉讼主体资格的具体建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益诉讼,目前学者讨论很多。但是对于提起这类诉讼的诉讼主体的利益如何来得到保障,由谁来保障以及其它相关的问题,却并不是很多。文章分析了公益诉讼中的诉讼主体在提起诉讼时会遇到的困难,以及为什么要对其提供保障和如果不这么做可能会产生的后果,从而探索式地指出了公益诉讼协会的成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目的是国家试图以司法权的名义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在不同的国家、社会背景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也表现出差异性.作为国家权力架构下的我国检察机关行使公益诉权以保障公共利益是否正当,在理论和实务界还存在不小的争议.如何来看待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的正当性问题?本文试图从公益诉讼的本源、我国当前的宪政制度以及公益诉讼的实践来推证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在适用《民事诉讼法》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规则中表现出的不适应性,使得该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加之我国于2015年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修复,而非赔偿,强调多元化解决机制。因此,亟需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规则进行概括性分析并对症下药,这就需要完善诉讼和磋商的适应及衔接,并对以诉讼形式解决受损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实现予以规制,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日趋严峻,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拓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途径、建立专门的环境法庭(法院)以及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等方面对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借鉴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有关理论和制度,在分析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及我国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现状的基础上,对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支撑、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一定的阐述。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既是必须的,也是有其法律依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公益诉讼制度:其一,外国的立法状况、概念、分类;其二,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其三,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和要件;其四,怎样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目前的紧迫任务是进行专门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益诉讼,又称行政公诉,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形式。在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经建立且积累了很多立法和实践经验,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探讨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