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本文对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承包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必要的过渡形式;租赁制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是企业制度改革的一种辅助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金融支持和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必须充分履行其职责。要做到支持国有企业和发展;支持国有企业结构重组;支持国有企业增资减债;支持国有企业化解信贷风险,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3.
证券市场发展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就现状而言,由于国有企业的多重经营目标、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自身原因以及中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导致事与愿违,因此,建议通过对国有企业存量部分进行战略性资产重组,实现“进中有退”;采取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相结合方式;完善市场评价机制等,来完成当年国企上市的目标,同时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产权市场不发达.企业产权交易过分行政化;产权改革企业的职工没能妥善安置,权益未能保障;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困难企业、债转股企业改革改制步履艰难;MBO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应实行渐进式的MBO,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完善外部监管机制,以保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即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二者之间存在矛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难题。改革过程中要明确国有企业的主要目标,分类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6.
债转股有利于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和实现非银行企业扭亏为盈的目标;它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变更企业出资的结构;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剥离银行不良资产;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国企改革最为关键的一年,如何使用国有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的目标,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鉴于此,本人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新思维,即制度新思维;搞好国有经济整体的新思维;企业集团战略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国有经济不仅仅是指国有企业,今后国有经济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搞好国有资本的弹性运作上,坚持有进有退。为此,国有企业首先要坚决退出;其次在此基础上组建少数企业集团;其三要改革管理体制,完善一对一互式管理;最后要优选进入领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上述目标,最重要的是搞好三项社会公共基金即国有企业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发展基金和社会保障补充基金的运作及管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中国扩大开放的需要,也是改革、改组、改造国有企业的战略选择。我国国有经济吸引外资并购方面存在诸多机遇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不少威胁和劣势,特别是政府介入制约了外资并购的效率;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股份化程度低;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过多。把握这些,对更好地吸引外资并购,促进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一方面是国有经济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滞后。为了把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上去,就必须把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考虑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差别性。不能笼统地说,一切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悖论的本质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根据的问题还是在于我国关于国企改革的思路与改革目标之间发生了背离。国有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它不能适应市场机制,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因此,要取得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性突破,就必须从根本上为国有企业重新定位,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真正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不成功、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信贷软约束是中国经济陷入“活乱”循环的根源。经济的“活乱”循环实质上反映出内在体制性症结,反经济周期性的宏观调控不具有解决体制性问题的能力,政府不着力解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经济运行的“活乱”循环难以避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不可能成为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没有必要存在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有必要存在的国有企业财政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成功。国有企业改革成功可以形成企业信贷硬约束,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改进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有企业财会改革起步,并初见成效;1993年7月1日至今,国有企业财会改革全面深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00年,国有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应采用“四制”模式;国有企业经营应利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应有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所有与经营追求目标的不一致性和委托代理过程中非对称信息的存在是建立经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出发点。我国现行国有企业经营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原因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深层次还不彻底。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应当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以企业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经营绩效考核为支撑点;并坚持正确的激励(约束)原则。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副总理朱基同志说:1995年的改革重点是搞好国有企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强调,1995年要把改革的重点转换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上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组负责人吴敬琏指出:1995年改革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改章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财税和外汇体制改造。一、,95企改的总体任务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同志将1995车企改总体任务概括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主动打好基础,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框架。要采取切实措…  相似文献   

16.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否则难以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要点有三:一是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的规范化问题;二是改革的配套协调问题:三是政府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企分开被视为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但20年的改革,政企仍未分开,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必须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企业,属于竞争性的,必须政企分开;一类是特殊企业,担负着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可能完全做到政企分开,这类企业仍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搞活搞好。  相似文献   

18.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延续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国有企业议题单独成章的做法,并设置了较私营企业更严格的条款:重新定义国有企业以增强规制的针对性(重点针对中央一级政府所有或控制的、从事商业活动的大型国有企业),扩张非歧视原则(不仅包含最惠国待遇,还包含国民待遇)以强化国有企业的义务,将商业考虑原则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项独立义务,扩大国有企业补贴规则的适用范围、明确国有企业作为补贴主体的适格性,设定更全面更高标准的国有企业透明度义务。CPTPP国有企业规则及其背后的竞争中立原则与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目标一致性,但由于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较少考虑国际市场的制约因素,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未能实现良好衔接,申请加入CPTPP则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快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双重契机。应优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减少政府对商业类国有企业的干预,清理不合理的补贴政策,促进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制接轨;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谈判,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并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朝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主要目标的一般性企业,而是特殊形态的企业。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于:目标的多重性、行为的利他性、管理成本的高昂性。国有企业继续存在的理由是:1)提供“市场失灵”领域不能提供而又是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所必需的产品或服务;2)国有企业创造的规模效益巨大;3)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高尖端技术领域中具有独特优势。国有企业改革应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着眼于跟踪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技术进步,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稳妥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对营造国有企业改革的外在环境起关键作用,政府拥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主动权,政府需要对管理者,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规范。并依据国有资产所有权,国有资产的增值目标,合理界定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