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本文从哲学辩证思维的角度 ,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路径的选择 ,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和思考 ,从“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外在规模与内在素质三个方面 ,论证了国有企业改革哲学日臻成熟 ,这一国企改革哲学正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虽然对财政深化改革做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改革内容,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厘清,包括如何正确认识财政,财政改革目的是什么,财政改革进路和次序选择,等等.而这些问题要比武断式确定改什么更为重要,因为这些问题决定着改革方向和改革影响.本文基于国家治理与国家管理的比较,分析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理应扮演的角色和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功能实现需要的财政改革逻辑,最后基于我国现实,讨论了财政改革为何将转移支付作为其切入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哲学辩证思维的角度,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路径的选择,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和思考,从“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外在规模与内在素质三个方面,论证了国有企业改革哲学日臻成熟,这一国企改革哲学正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济惯性论与中国改革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资产函数基础上推导的经济惯性理论,解释了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国家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惯性较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战略,适应了中国国情。与俄罗斯采取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体制改革相比,中国改革的成本小,收益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为主线,回顾了30年来我国在上述两大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总结归纳了我国30年财政改革取得成功五大经验: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同步进行,坚持走渐进式改革道路,改革中强化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协调推进,预算管理内部的改革也需要坚持同步推进。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了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在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领域的进一步改革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常态化是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推动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央财政以疫情为契机提出财政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试行期间依托穿透性划拨和信息化监管,打破了资金逐级下拨的程序和部门间条块分割的梗阻,发挥了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意味着运行方式上资金来源的常态化、预算管理的严格化,以及审计监督的实效化.其内在逻辑正是厘清收入,规范支出;依靠中央权威实现财政资金的整合统筹使用以及财政支出的提质增效;最终在分税制基础上达成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协调.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常态化同样考验着地方治理的能力,如何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实现与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融合发展是这一渐进式改革持续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原理之上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观点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法治建设的两个命题之间既有差异性也有协同性.前者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后者是国家治理的依托.事权决定支出责任,进而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财税法律体系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路径.财税体制改革必须依托法律制度框架,走法治化的路径.制定财政基本法、税收基本法等宪法性财税法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宪法得到不断修订与完善。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宪法发展的历程,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入宪呈现出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坚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进行渐进式改革;三是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四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认识论,从实践到政策到入宪。  相似文献   

10.
民粹主义是当今世界各国治理难题.虽然从表面上看,民粹主义与党的群众路线都是对公众诉求的回应,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民粹主义假借“民意”之名,其诸多观点似是而非,已对我国财政改革产生了较大压力.确保我国财政改革的正确方向,需要保持改革定力,分清改革主次,依次分步推进.同时,反思民粹主义“原始土壤”的诱因,树立共享、公正的财政观,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协同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是国家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还是解决我国客观存在的多级财政体制效率缺失问题的基本路径。鉴于此,审计部门如何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如何揭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发挥改革的助推器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本文在探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在甘肃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审计服务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条件下地方政府审计组织方式差异化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以期为优化及改进审计组织方式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宪法得到不断修订与完善.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宪法发展的历程,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入宪呈现出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坚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进行渐进式改革;三是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四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认识论,从实践到政策到入宪.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发展证券市场的战略意义陈春生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中,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相机抉择策略建立起来的,没有系统的发展战略和认识上的模糊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3.27”国债期货事件、“5.18”股市暴涨等一连续的证券事件把人们从...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职能的新定位,将财政职能由经济延伸至社会、政治等方面,中国的财政改革由以经济改革为中心逐渐演变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完善财政改革和明确现代财政治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涵义,这种改革定位的历史性突破也将引起财政改革逻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构建与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树立地方财政善治理念、探索建设地方"大财政"发展格局、促进地方财政治理法治化、建立科学的地方财政治理评估体系等途径入手,提出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把“蛋糕”切好分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宏观经济调控、收入分配调节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财政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如何通过完善财政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的财政制度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深入剖析了当前财政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财政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改革是解决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的必然要求。渐进式改革是学界关于中国改革特性达成的一个共识,而采取此种改革模式却是取决于以下原因:过宽的“制度鸿沟”、高度专用性的“人力资产”以及“制度记忆”的“缺失”。由于“渐进式改革”采取由易到难的改革顺序,以至很多艰难和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并遗留下来。在渐进式改革逻辑下,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的推动是缺乏效率的。由于政府具有合法强制力.当自发的市场力量导致利益目标分散时,政府能有效地聚合各种价值取向,平衡利益冲突,减少改革成本,使市场化进程顺利推进。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路径需要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模式,但在理论和实践中这种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障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有公司的代理链条长,治理成本高,国有资产出资人难以到位,国有公司的治理成了一个世界性未解的难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渐进式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企业改革之路,特别是探索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之道。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至今,中国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和"央企"治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然会产生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哲学理念、哲学观点。对此,党的十六大做出了科学的概括。深刻地理解它,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两条截然不同的改革路径。在中短期内,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相比具有明显的改革净收益优势。但是在长期内,改革成本与收益的变化衍生出不同的演进路径,从而产生不同的改革结果。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都需要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趋利避害,实现市场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从财政改革还是财政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应把健全财政体制机制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目标,不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健全财政体制机制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而且只有在广泛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才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