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转型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暴露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性以及社会性规制失灵。从规制经济学的角度考察,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信息的不完备性导致市场治理机制失灵;二是规制成本大大超过规制收益,严重降低了政府的规制效率;三是企业、监管机构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削弱了对食品安全规制的激励机制。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强化社会性规制需要从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是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唤醒市场的自发秩序治理能力;二是推进社会性规制体系改革,提高政府规制的有效性;三是引入公民社会的参与,弥补食品安全规制领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2.
环境规制的实质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文章以皮科克的政治市场结构理论为切入点,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中国环境规制过程中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以及政策执行市场的特有方面。研究表明,制度结构决定了环境规制中政治市场结构的独特运作机制。财政分权与政治晋升机制使地方政府热衷于为增长而竞争。公众无法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行为,而企业与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共容利益。在政治与经济双重逻辑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采取环境规制"趋底"的竞争策略,进而导致了环境规制失灵。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性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增长加大了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破坏,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又加剧了这一态势的发展。我国环境立法日趋完善,但治理情况不容乐观。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制度因素,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应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理顺和改革体制入手,设立独立性较强的执法常设机构,杜绝政府失灵,加强环境规制;并将严格的环境规制与经济手段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劳动者和消费者安全和健康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政府应完善和细化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通过社会性规制,控制风险,保护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环境问题无法通过机制加以解决;政府干预的实施过程,也会发生政府失灵。相比较而言,税收政策可以促使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防止资源错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和。针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现行税制中环保税收措施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税收制度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完善税收对资源使用和环境污染的限制政策;第二,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式支出政策;第三,规范保险资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问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传统的发展观的指导下,错误地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所产生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生态伦理道德和生态价值观,将环境与发展、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环境保护唯一正确的选择。确立“生态利益优先”的环境立法原则,推动环境基本法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增强环境法的实施能力和提高执法效率,推进全国环境教育的制度化,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是一项涵义十分丰富和值得思考的制度。现行法律也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制度的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如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在环境问题和环境群体性事件面前表露无遗。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从明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体、政府的问责机制的树立以及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论述,以期提高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姜友林 《现代经济》2007,6(8):61-62
价格机制失灵会扭曲经济主体利益关系,本文通过对价格机制失灵现象的探析试图发现其原因,并且通过借鉴国际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应用到我国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去,有利于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利益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规制理论大体经历了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政府规制的部门利益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五个阶段.研究政府规制理论变迁,考察中国政府规制存在行政性垄断、产生寻租行为以及高成本低效率等失灵现象,对于提升中国政府规制能力,构建一个健康的政府规制体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温室气体的减排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环境规制弥补其缺陷,在低碳视角下探索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1995-2011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历年各省的碳排放量,以碳排放强度为环境规制的代理变量,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碳排放强度每降低一单位,即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一单位,人均GDP将增加11.65%,即加强环境规制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产品)几乎都有外部性问题,生态环境领域是公共产权进入最为密集的领域,因此公共规制在生态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作用。在我国生态环境规制改革进程中,既要强化对生态规制者的规制、建立生态公共租金消散机制,又要放松规制与优化规制并举,实行政企分开的生态规制体制,对规制者和被规制者引入激励性规制,优化政府的生态规制手段和生态规制结构,克服市场失灵与规制失灵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西方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理论的发展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对自然垄断的经济管制理论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传统的管制理论认为自然垄断的外部性的存在,会出现市场失灵,需要进行管制,形成了公共管制理论;然而,管制俘获理论则认为,管制者容易被利益集团俘获,提高的产业内的福利而非社会福利,同时对新进入者形成进入壁垒;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推进发现,管制与公共管制理论及俘获理论均存在着冲突,于是形成了论述谁是管制的受益者、谁是管制的受害者及管制对配置资源的影响的一套管制经济理论;由于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全球私有化的浪潮,西方出现了对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的趋势,对先前的管制理论提出了挑战,从而出现了放松管制理论,如激励性管制理论、"可竞争性市场"理论、"自然垄断弹性管制理论"等。这些理论可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即将推进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梳理环境规制与贸易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两部门模型,从部门内和部门间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环境规制与产出和污染的关系,论述环境规制影响出口贸易的路径以及要素可流动下环境规制贸易效应的多面性;然后分解投入产出模型并重估能源排放系数,计算中国29个行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碳排放,提出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行业碳排放规制策略;最后结合TPP贸易新标准趋势和我国投入要素变动情况,提出我国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转变高消耗经济发展方式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国有企业筹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这一政府股票市场规制的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监管当局应该将"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作为股票市场规制的核心目标,以进一步推进中国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股票市场政府规制目标的核心。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缺失的制度性基础在于政府一身兼三职的制度安排,即政府既是国有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实际或者变相的终极所有者,又是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同时也是证券市场的规制与监管者。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减少CO2排放量需要政府环境规制的有效介入,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索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1995-2011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历年各省的CO2排放量,以CO2排放强度为环境规制的代理变量,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初期CO2排放强度降低1%,即环境规制增加1%,经济增长将增加4.71%,当环境规制强度增大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将降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对经济总量失衡原因的说明,是仅限于市场机制方面,还是同时涉及制度方面,由此可以引出两种不同 的宏观调控理论和政策体系,即“机制失衡论”与“制度失衡论”。当前主流的宏观调控理论却可谓是一边倒的机制失 衡论,但有其缺陷。制度失衡论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直接投资(FD I)增长效应缺失,加剧了东西部地区的失衡。西部地区引进FD I,必将会加快其发展进程,但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潜在利益就会自动实现,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能力结构,将FD I的溢出效应与本土企业的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西部地区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赶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一个非径向的DEA模型框架,对中国工业增长与环境双赢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选择最优的节能减排路径对中国工业2012—2050年双赢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中国工业行业整体以及重工业实现了双赢发展,但其双赢状况在不断恶化;轻工业未实现双赢,经济与环境的矛盾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本文设计的未来39年最优节能减排路径下,中国工业不能实现双赢发展,大部分行业不仅无法实现双赢,其经济发展与环境规制的矛盾还将进一步深化。为了促进双赢发展的出现,重工业应加速产业升级,提高环保技术研发力度;轻工业的环境规制力度要进一步增强;此外,环境规制应以渐近型和激励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将经济学家关于金融监管的理论解释概括为两种基本的范式:市场失灵范式和政府失灵范式。根据前者,政府之所以介入金融部门、实施金融监管,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的市场失灵。而后者对政府实施金融监管的动机和能力提出了质疑,对传统范式下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金融监管的私人利益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厘清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对于经济转轨中的中国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运行质量关乎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变迁中,区域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利益冲突不断加剧,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加强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区域经济和谐的角度就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对经济主体的污染物排放行为进行约束,其中正式环境规制体现了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则反映了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具有目标一致性,但规制主体和规制手段不同,因而其污染物减排效应既具有协同性,也具有异质性;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地区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规制环境的不同以及规制实施时间的不同,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污染物减排效应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采用2007—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从整体上看,正式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非正式环境规制虽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可以强化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从时间异质性来看,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在2012—2017年强于2007—2011年;从空间异质性来看,正式环境规制在北疆地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而在南疆地区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新疆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均从与碳排放强度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且正式环境规制的这种转变先于非正式环境规制。总体来看,在碳减排过程中,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并先于非正式环境规制发生作用,在污染物排放较多的地区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更强。因此,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提高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增强正式环境规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后发地区还应提高对转入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素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增强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以有效发挥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与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