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弈论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一项促进社会公平、培养人才及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好政策.随着高等教育体制及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如何进一步控制和防范国家助学贷款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保障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运用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对国家助学贷款不同博弈结构下的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控制、防范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近年天水市助学贷款开展情况,对我国助学贷款政策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进行了比较与思考,提出了改进我国欠发达地区助学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99年实行助学贷款制度以来,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陷入渊境。还款制度在助学贷款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银行还款率的高低和助学贷款机制的顺利运行。本文通过对助学贷款制度实施比较成功的几个国家还款机制的介绍,以及对我国现行助学贷款制度的现状分析,总结出我国助学贷款还款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并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助学贷款还款制度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过四年多的运作,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成效斐然,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参与各方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并力图从理论上探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完善和顺利实施,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支持和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几年来这一政策却难以有效实施.笔者认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比较优势,并对拓展生源地助学金贷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娟 《现代经济》2007,6(11):119-121,97
国家助学贷款对于缓解贫困学生就学的经济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家助学贷款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历史上还款违约率高所导致的政策变更。当前的政策明确规定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贷配给本质。本文尝试利用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可及性问题,并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使用与认识状况。本文发现,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与政策目标一致,学生对贷款的使用与政策目标基本一致,学生的还款意识较强,但学生对助学贷款的认识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可能引发未来的还款违约行为,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对助学贷款性质及个人信用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6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帮助了很多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随着实施范围的扩大和还款期的到来,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以贷款的金融风险最为突出,它已经严重阻碍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继续实施.降低助学贷款金融风险,可通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提高违约成本,修改还款方式、延长还款期限,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个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1999年,我国开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经过几年来的不断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持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运行结果不尽人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国家首次提出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银行对助学贷款缺 乏动力,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学生贷款数额差异。可考虑成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 心,由农发行负责经营管理,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助学贷款领域;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督促作用,真正落实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论财政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功能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相互协调,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处理两者的耦合关系,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面临着诸多难题.本文对财政杠杆与金融杠杆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所起作用进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既要遵循金融业经营的一般规律,注重金融功能的发挥,又要注重与财政功能的有效配合,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了实现财政创新与金融创新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功能耦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