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所论及的要素是指影响区域发展的可流动要素,主要指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的、具有空间可流动的发展要素。这些要素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不同的区域通过其不同的要素禀赋、不同的要素组合与流动,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论及的要素是指影响区域发展的可流动要素,主要指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的、具有空间可流动的发展要素.这些要素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不同的区域通过其不同的要素票赋,不同的要素组合与流动,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3.
由于生产要素配置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要素配置过程中大量存在的区域利益冲突,经济学对要素流动问题的关注历久弥新。文章在劳动价值观、生产费用观对生产要素认识的基础上,从物质资料生产目的角度思考生产要素问题,得出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层次差异,以及深刻内在联系,揭示了生产要素流动的特性,并且结合我国的现实,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要素流动问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届政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到新高度,如何把握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值得思考。长江经济带建设不能仅仅依靠长江水运打造交通运输带,而应既立足于长江流域产业梯度特征,构建产业国家价值链,实现产业一体化;又立足于长江经济带地域广阔性和特征多样性,构建点轴面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了实现两大战略定位,需要从谋划产业布局、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消除区域要素流动粘性制约、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发挥东中西联动"串联效应"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自贸区作为我国经济升级的聚焦点,对促进区域协同开放、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以要素流动为切入点,引入边界变量模拟地方行政管理及机制体制障碍对于要素流动的约束,分析自贸区设立促进区域协同开放的机理,并使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以京津冀为例的计量结果显示,京津冀存在边界效应,边界效应年均下降0.2%~0.3%,自贸区设立可使京津冀边界效应下降速度加快0.3个百分点左右,有利于降低区域要素流动阻力,提高区域协同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济空间本质属性的分析,并将要素流动纳入规模报酬递增和非完全竞争研究框架,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划分可以有效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问题。非区域性要素的空间流动形成了经济活动的集聚过程,而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匹配则决定了经济集聚及其外部效应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经济联系。借助固定效应面板数据以及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配置效率、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动态关系进行的经验检验,其结果也进一步表明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了空间规划布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于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产业技术进步、沉没成本和资产专用性、区域生产协作网络以及区域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等的作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粘性.因此,落后地区不能静候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来谋求经济发展;若落后地区根据全新技术选择产业,则有可能成功发展经济和实现赶超.  相似文献   

8.
“均衡经济学的不相关性”论点正在将新经济地理学的集聚问题研究推向主流经济学外围.基于要素流动理论,生产要素的空间性要素与非空间性要素划分,可以内生化处理集聚的空间区位选择,揭示出空间性要素与非空间性要素的相互匹配是经济活动集聚性质、特征及其空间锁定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基于门槛变量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实践的检验,其结果表明,要素流动对经济集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前提条件必然是空间性要素与非空间性要素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否则要素流动不仅不会促进经济集聚,反而对经济集聚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产生的流入地效应和流出地效应,揭示出对流入地的"乘数效应"及对流出地的"扩散效应"之间的效率差异正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立足于劳动力要素流动路径下的理论分析,重点是发展落后地区的城市群,以落后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行政壁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识。然而要真正实现区域经济深度合作,必须破除地方间存在的行政壁垒。行政壁垒是由于地方政府出于本区域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凭借行政权力对市场进行不合理的干预而造成的,行政壁垒阻碍了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抬高区域间的流动成本,降低经济活力。消除地区间行政壁垒必须从弱化行政区划、建立共同市场规则、克服政策和体制落差以及挖掘共同的文化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流量经济效应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而流量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又是区域极化和均衡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流量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结合国内外关于流量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发展方向,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对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流量经济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流量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非常显著,并主要集中在浙东北地区;工业集聚和扩散能够非常显著地促进各种要素流的发展,流量经济和工业集聚扩散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从流量经济的效果来看,流量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从宁波、慈溪和余姚等市县的发展情况来看,流量经济不仅提高了这些市县的经济水平,而且促进了它们趋于均衡发展的态势。因此,积极发展流量经济对提高区域均衡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对构建可持续的旅游产业和健康的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并以此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在中国国内不可流动要素不断减少,且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减弱,比较成本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应引起注意;中国政府不具有非理性一致性,给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带来难题;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中国地区经济不平衡在理论上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论专业化市场与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市场的互为依托和联动发展是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色。面对近年来专业化市场与珠三角产业集群互动作用弱化的现象,相应的对策包括:利用专业化市场提升产业集群产业分工协作水平;加快专业化市场和产业集群的扩张延伸和国际化;利用专业化市场和产业集群共同塑造区域品牌;合理配置区域内生产要素资源;加速专业化市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专业化市场的服务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年—2008年河北省各县域的统计数据,采用威廉逊系数、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化进行了测算,三种方法所得到的县域差异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分解和空间分解,发现了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发展的时空不均衡和地带内部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第二产业是造成县域经济差异的决定因素;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空间布局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是缩小区域差异、提升河北省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省级"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在行政区交界地带形成了"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使得行政区交界地带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行政区边缘经济的形成主要受空间距离因素、边界因素和交易成本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经济的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一定的冲突性.为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品要素市场、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搞好跨区管理,以降低行政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舍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所以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作为外生的影响因素,也给世界各国的国家主权带来巨大的冲击。国家自主驾驭经济的能力减弱,国际组织、跨国公司、西方价值观念、新科技革命、霸权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展和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都使国家主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三角洲构建中国首个无障碍旅游区为例,提出旅游消费再生性、强关联性、跨区域性等特性是促成旅游竞合的天然机理,论述了作为市场力量的旅游消费是催生区域旅游竞合机制,促成旅游企业竞合的重要推动力,最后提出构建旅游消费驱动下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竞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运行质量关乎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变迁中,区域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利益冲突不断加剧,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加强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区域经济和谐的角度就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