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贸易安排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世界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对多边贸易体系的自由贸易原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区域贸易安排迅速发展的原因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对区域贸易安排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探讨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内涵和前提条件出发,提出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需要遵循的总体原则,并对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流程架构设计(“一中心”、“四平台”)提出了总体构想,强调在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过程中应予关注的几个方面问题,即:顶层设计力求科学周密、率先试点力求排解问题、全面推开力求安全平稳、原有改革力求辩证整合、协同联动力求顺畅高效、新旧衔接力求妥当安排、改革空间力求提前预留;最后结合改革试点情况对下一步加快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区域一体化理论对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国际经济一体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概述了该理论的发展,同是指出该理论对研究国内市场一体化具有启发意义,并阐述了国内市场一体化研究的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划分为传统理论框架和现代理论框架,认为传统理论框架偏重从流通领域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现代理论框架则更注重从生产领域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生产效应,因而能更全面、更科学地揭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效应。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框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解并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兴起,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RTAs)在全球不断涌现。在分析新区域主义特征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两方面对RTAs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带来了“轴心一辐条”效应和复杂的原产地规则网络,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和新西兰亚启动了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谈判。如果两国正式建立FTA,将会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关系。中新两国的经济具有互补性特征,FTA的建立对两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都将产生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贸易公平自由化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为此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坚持"既许可又规范约束"的原则.目前,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和积极寻求与更多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工作的展开,通过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扩大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选择,但是,中国在寻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和遵循多边贸易体制规则,而且要学会利用规则和积极参与新规则的制订.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各缔约方一致同意重开多哈回合谈判,由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敏感农产品特殊保障问题上不肯让步再告失败,WTO多边贸易发展遭遇重大挫折。与此同时,区域贸易安排数量却迅猛增加,WTO多边贸易有被其边缘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是市场分割、产业同构、国有独大、机制不力和税制偏好,根源在于制度供给不足。应在区域管理领导、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构筑一体化市场、构建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完善国有经济体制、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消除环渤海地区盲目竞争,加快经济合作步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之一。目前,全球的区域贸易安排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滞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未来10年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建立不仅为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将改变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滞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的涵义,并以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前提的演化过程为线索,把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分为一体化古典贸易理论、一体化新古典贸易理论和一体化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并对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的发展作了简单地评论。  相似文献   

12.
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沿海地区即将形成11大城市群,进而形成城市带,并且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一是应借鉴国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一体化发展;二是尽快建立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三是联合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四是以城市群建设为龙头,带动沿海经济地区率先发展;五是实施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非洲区域一体化方兴未艾,加强区域内部贸易是其重要目标之一。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之一,它在加强内部贸易方面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但由于多种原因,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显著。加强内部贸易将是非洲各区域一体化组织的一项长期工作,中国企业可以参与这一进程,利用其中机会,但须认清现实问题,努力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与实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它属于特殊的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是"一国两制"方针在经贸领域的成功实践.《安排》为一国内不同关税区间开展经贸合作设定了规范基础,对构建大中华经济圈,积极整合力量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意义重大.从法制的角度看,它实现了签约主体和签约形式的创新性突破,将对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中与经济全球化并行存在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实现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经济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内各成员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法律协调和制度安排是使它得以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本文拟通过以法学的视角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有机制与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障碍进行剖析,提出实现中亚经济一体化这一高层次的经济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中国西部的9省区和18个相关国家,基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空间关联网络,采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的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构拓扑图,并对关联网络的拓扑学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区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国家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则保持稳定增加;四川、重庆处于省区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陕西、宁夏、青海则处于边缘地位,新疆、甘肃逐渐向边缘移动,云南、广西则逐渐向中心移动;欧洲国家大都处于国家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而中亚五国处于边缘地位,中国的地位跃升趋势最为明显;省区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5个凝聚子群,国家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9个凝聚子群;省区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基本平衡,而国家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应加强区域合作,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网络组团结构,充分发挥网络核心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带”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01个城市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法测算样本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发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区域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路径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强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压力的调节效应,在下游地区比上游和中游地区更强。因此,应健全区域协作机制,破除地区间市场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Lall(2000)提出的贸易产品技术分类体系进行商品分类,进而分别测算中国1995—2012年10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分析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和贸易竞争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保持传统低技术制成品强大竞争力的同时,部分中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基本成功;但商品贸易竞争力仍主要来自劳动力成本优势,且出口商品的产业集中度过高,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应促进各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抢占其价值链的高端,并在某些中高技术产业重点突破,提高整体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多边贸易体制背景下,以建立自由区为基本内容的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极大地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商品流动和贸易发展,在区域贸易协定中,贸易救济措施也同样受到成员的重视,本文从贸易救济措施角度,阐述应当积极参与区域贸易一体化的过程,但应积极主动掌握贸易措施应对可能存在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是要把城市和乡村建设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本质侧重表现在城乡居民公平发展和城乡功能结合两方面,城乡一体化目标主要包括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及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针对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工具应选择统一性制度安排、连接性基础设施和针对性干预措施,并在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地区和谐应用统一性制度安排、连接性基础设施和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