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无到有,日益壮大,对区域内各成员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对单一型以及混合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演变脉络的研究发现,混合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现有合作组织中逐步形成主导优势,这种现象也在麦克杜尔-肯普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得到验证,逻辑规范分析的结果如出一辙,即混合型经济合作将会成为未来区域经济组织形态的主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沿线国家,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标志着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但伴随着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成员国地理位置过于集中,经济总量小;成员国间贸易发展缓慢,分歧较大等问题。因此,俄罗斯致力于通过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来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仍面临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各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均选择加入到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中,并对区域内的经济合作进行不断扩大,从而进一步发展自身经济。本文以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为着手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旨在提升我国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水平,更好地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海合作组织在地理范围上有所重合,在功能任务上存在交叉。多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为推动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所进行的努力,为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是中国政府推动本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区域经贸合作的"破局"之举,更是应对中亚地缘政治博弈的新思路和实施新形势下大周边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为标准国,利用EKS模型测算1995—2011年3个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员国和具有代表性的35个非NAFTA国家14个制造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并进行时间上的纵向动态分析和国家间的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NAFTA的成立给各成员国的技术进步都带来好处,且经济互补性强的“南北”型自贸区比经济同构性强的“北北”型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更能使成员国获得技术福利;在NAFTA成员国中,美国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最高但各行业差异也最大,而墨西哥最低但行业差异不大;在变化趋势上,美、加、墨三国存在差异,说明NAFTA并不能使各成员国、各行业的技术水平都同比提高,而会产生区域内的分工和分化。因此,不能因某些部门的不景气而全盘否定自贸区或自贸协定,要通过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或经济一体化协定打破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中国尤其应重视与经济互补性强、技术水平高的国家签订经济贸易一体化协定,积极提升国内技术水平和产品在国际价值链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近年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东亚国家和地区对立足于本区域的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日益重视,区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与新功能主义的“外溢”说相融合,为传统的区域合作理论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东亚区域合作对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是由该地区各成员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提高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来克服其发展障碍成为东亚各国的内在需求。东亚区域合作具有明显的“新功能主义”特征,单一领域的功能性合作有可能外溢至其他相关领域,功能性合作应成为深化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路径和主要内容,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应成为东亚地区开展功能性合作的主要方式。在东亚地区,以区域海关合作的形式开展地区合作能够提供地区安全、贸易便利化、公众健康与环境保护等区域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7.
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一个重要举措,区域内合作与区域外合作存在互动关系。区域内合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内生动力,区域外合作为其发展起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只有实现区域内合作与区域外合作相结合,共能促进,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崛起。  相似文献   

8.
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对于提高亚太地区民众生活水平、带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RCEP成员国2006-2019年货物贸易网络的演变分析可知,RCEP成员国之间贸易互惠性偏低,是对称合作的平衡网络;通过出入度和线的度数可知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的贸易影响力差距较大.我国应加大同边缘节点的贸易联系,大力推进RCEP成员国间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产能合作、技术合作,提高RCEP中的东盟边缘节点国家的内部物流效率,增强RCEP贸易网络的稳定性与互惠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好处。然而,当前我国和东盟各国的比较优势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性,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和东盟各国能否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本文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立“10+1”自由贸易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在面临众多机遇的同时,更需要应对入世带来的严峻挑战。通过积极参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谋求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可以为中国迎接入世挑战创造有利条件。这一举措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域内跨境劳动力转移就业愈加活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劳动力结构存在的差异使区域内各国具有很强的劳动力供需互补性.加强东北亚区域跨境劳动力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东北亚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水平,各国加强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与现实基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主要的劳动力输出国与输入国,扩大与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跨境劳动力合作,对促进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善就业与社会管理政策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如何把握对外劳务合作中所存在的机遇与对潜在风险的规避,是对中国智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发展战略,而金融发展又是区域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金融一体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路径。本文对京津冀区域内金融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内金融一体化进展缓慢的根源,通过对国内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实践的总结,提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金融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快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加强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深远的、重大的影响。为顺应新时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各区域纷纷参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本文主要探析当前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希望能为经济发展实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在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其根本前提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发达的或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它们的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一定的国际协定和组织形式为框架来进行,表现为制度性一体化。但是,东亚大部分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低,各国间存在多方面的矛盾。目前,交互投资可以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选择,以通过非制度性的合作逐步过渡到制度性的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强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在目前条件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的条件尚不具备。中日韩三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政治友好,经济互补,文化相通,因此,可以把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合作以及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打开局面。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就是各种要素在区域内实现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的过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我国现行以经济业绩为中心的考核方法,形成了地方政府以经济业绩为主体的利益格局。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导致区域壁垒的产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就需要重构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文章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的金融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近年开展区域金融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就扩大和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的意义、合作内容、合作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RIAs中涉及FDI条款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目前的(区域一体化协议)RIAs伙伴国和接洽国在中国的贸易总量中仅占较小的比例、亚洲或亚太地区是区域经济合作重点区域、南南型RIAs是合作的主流、RIAs战略中政治因素高于经济因素。应积极开展RIAs谈判,避免被区域一体化组织边缘化;利用RIAs平台实现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利用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的优势,在RIAs谈判中争取战略主动。并注意在合适的时机有选择的开展与发达国家的区域一体化谈判、加强与西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在RIAs协议中应该重点体现针对服务业投资自由化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19.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同城化的前提和关键,其对区域内资源要素流动与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至关重要。文章在阐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目标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厦漳泉区域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现实困境,不利于一体化的实现。因此,有针对性提出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确立公共服务定价与立法制度等对策,以促进厦漳泉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进而实现厦漳泉同城化。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趋势与各国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东盟各国政府都竭力寻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途径。除了大东盟整体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如自由贸易区和投资区外,由东盟各国自愿组成的各个增长三角已成为东盟进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并促进了东盟各国问经济联系和经济合作。东盟南增长三角、北增长三角完全是由东盟国家参与,不涉及区域外的国家和地区,因而成为东盟区域内进行经济合作的有益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