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区域间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差异也日渐显露出来。在分析中部地区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区域间的水平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中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者研究旅游业发展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区域旅游业发展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仍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非均衡性,一些后发优势的省区旅游业发展在明显上升;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资源禀赋和节庆事件是导致区域旅游业发展时空差异及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方法,通过典型样本国家数据和我国的比较分析,总结了旅游业与其相关产业关联关系的变化规律及关联产业的结构差异、旅游业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差异,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对旅游业的需求较大,应加强旅游业的宏观监管和调控,避免旅游业的发展过度或不足对国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旅游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集成,建立灵活高效的信息处理和反馈系统,提高旅游业适应产业关联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区域差异是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共同特征。它是各国内部各地区制订旅游业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业支持系统一区域经济水平、旅游设施状况、旅游人力资源、旅游产业政策与发展环境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为我国各地区制订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政策和策略提供重要的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旅游文化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从文化、旅游文化的概念入手,分别就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审美、旅游消费观念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为旅游业更好地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生态旅游业必将成为各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了解WTO在旅游业方面的规则及我国入世的承诺,对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业意义重大。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历史看,我国已经进入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时期,生态旅游业应该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实现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入境旅游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继奥运会过后的旅游高峰,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的胜利召开,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众多旅游者的到来,给我国的旅行社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2007年,我国将兑现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出台了新的《旅行社管理条例》。面对我国旅游业出现的新政策、新形势,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对吉林省旅游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模型,采用1996-2008年我国各省人均旅游收入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8年间,我国各项旅游收入的省域差异一直在缩小,入境旅游收人差异较为显著。按照收入来源对旅游总收入进行的基尼系数分解显示,国内旅游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对旅游总收入基尼系数变化的影响程度更深,且入境旅游收入在旅游总收人中比重的上升将导致旅游总收入省域差异增大.对基尼系数的变化进行分解的结果显示,旅游业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是造成旅游收入总体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代表着地区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目前,由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要素的差异,旅行社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性。研究我国旅行社业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对于正确认识旅行社业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优化旅行社业的空间布局和改善地区经济结构,促进我国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主要研究我国不同城市旅行社空间分布形成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初探旅行社空间分布的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1~2014年江苏省13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江苏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冲击对国内旅游业与入境旅游业影响整体表现为先正后负;国内旅游业增长冲击对经济发展影响表现为先负后正,对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地域差异的存在而表现不同;入境旅游业增长冲击对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影响表现为正。在江苏省三大地区也呈现不同区域特征,这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整体上来说,国内旅游业发展、入境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没有形成协调发展,需要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旅游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市2000~2007年间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数据,计算出了以2000年为基期的旅游外汇发展速度.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工具,以我国旅游业外汇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长速度为观测值,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31个省市旅游业进行两次聚类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我国旅游业外汇收入的区位分布,找出我国旅游业的发达地区,以及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兴地区,为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投融资现状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旅游业投融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剖析我国旅游业投融资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我国旅游业投融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上着重论述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提出对旅游环境进行保护的基本对策,以寻求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旅游发展互动模式研究——基于政策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虽然长江干流11个省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但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并且每个梯度内省份的产业政策导向也存在差异。研究这些政策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以期通过政策的合理引导,使条件相对优越的省份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最终使流域内各省旅游业协调发展,形成区域旅游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历年统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旅游业发展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增加值已位居海洋产业体系第一位。选取26个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相关的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滨海地区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存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得分最高,其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广西和海南得分居最后两位,其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最低。希冀各滨海地区认清自身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制定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实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既定目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研究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了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居民收入和出入境旅游人数5个解释变量,采集了我国1994——2007年的旅游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参数检验和估计,并加以修正。在分析了影响因素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深刻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发展我国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旅游业利用互联网的现状,分析了互联网可能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并在分析目前旅游业在利用互联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旅游业界利用互联网发展旅游业的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旅游保险市场现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数规模巨大,旅游中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法律风险和违约责任等风险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保险保障。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保险业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保险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国内旅游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今后旅游保险的创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形成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旅游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企业间的竞争,而更多地表现为旅游产业系统间的竞争。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强我国旅游业的竞争能力、实现旅游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对产业集群形成模式、集聚结构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指出我国旅游业应在市场核心导向、政府积极参与的模式下积极培育"龙头 网络"式的旅游企业集群,以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