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01个城市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法测算样本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发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区域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路径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强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压力的调节效应,在下游地区比上游和中游地区更强。因此,应健全区域协作机制,破除地区间市场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国际区域一体化还是国内区域一体化,两者追求的目的一样:通过逐步取消妨碍各国或地区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障碍,建立一个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内的统一市场,充分发挥各国或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实行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专业分工,协作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繁荣.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文章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条件、瓶颈制约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即推进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市发展一体化和外向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消除区域间的壁垒和封锁,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是中国最终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步骤。在这一推进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应采取在经济、教育和税收方面的政策统一等措施来加速京津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而作为我国发展较快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却出现了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尤其以区域法规统一性的缺失问题更为突出。民营经济强烈要求缔造一个“破壁交融,联动发展,商机无限”,适于其发展的制度环境。作者认为,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长江三角洲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区域行政资源,加强立法与施法的协调统一,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是长江三角洲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高速经济结构是推进下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任务。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调整离不开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其结构调整能否到位,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整体结构调整和发展速度。在调整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结构中,不仅要把该地区中心城市上海的经济结构调整好,而且还要调整好上海周边地区的经济结构,使之相协调。上海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把上海建成国际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地处上海南翼的浙北地区。其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战略,就是如何推进本地区的经济结构与上海经济结构调整策略相衔接。本文从产生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策略上,阐述了浙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应如何与上海经济结构调整相衔接。  相似文献   

7.
经济活动处在初级资源推动发展层次的西部地区与以东部发达地区经济金融运行状况为参照系而建立的全国统一制式的金融体制产生了深刻矛盾,国有银行所能提供的金融商品和服务与西部地区需求不一定相符,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银行体系层次过高,相对于国家银行而言,经济发展层次过低,资本不足是西部地区发展的主障碍,因而是对影响资本供给与需求的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进行改革和制度建设,建立西部区域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是影响农业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将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纳入理论框架,通过构建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对农业收入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理论研究发现,提高农产品品牌化程度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本地农业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周边区域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除农产品品牌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体现,全国层面的经验分析均验证了理论命题;分区域的检验呈现分异特征,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未来应全面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全国层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和农产品区域市场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国基础养老金还处在省级统筹甚至是市级层面,推进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我国基础养老金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基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利益不统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等问题。结合德国、新加坡、智利、美国、英国等国家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制度模式的经验,我国基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应该立足国情,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国家养老保险局。并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养老保险信息数据库,以此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活跃,也是区域联动发展最前沿的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区域市场的地区分割——基于边界效应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市场分割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我国经济转轨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基于此目的,本文构造了一个以边界效应模型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以长江三角洲八城市的行业部门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投入产出法计算得到行业之间的边界效应值。结果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诸多的行业中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仍然比较严重。因此,长江三角洲并未实现真正的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作为全球第六大都市圈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通过与世界其他五大都市圈在宏观经济稳定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监管制度、行政效率、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我们认为长三角必须遵循世界都市圈经济发展规律,构筑国际化的优越投资环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11年的Moran’sI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用市场潜能作为反映空间溢出效应的指标,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影响与空间距离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启示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把空间溢出效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选择出2条典型旅游带,6个典型旅游区以及对应的16个典型旅游省市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论中的负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及西部三大典型区旅游流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的负熵值在诸多年度都小于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系统的负熵值,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流对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西向转移对西部三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为:对泛西安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最大,成渝地区次之,云贵地区影响最小;而西部三大区域的旅游流对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为:成渝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云贵地区次之、泛西安地区最小。根据研究结果,最后得出各区域在发展入境旅游时,都应该争取更多二手客源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区域经济整合成为一种态势。有效的区域分工协作是推动区域经济整合的关键。为此,文章采用区域配置系数、区域专业化系数和相似系数着力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区域分工协作现状,并提出促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推进东部沿海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解析了“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命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和时代意义,分析了“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演变、推进“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及其“一体化”的区域范畴,对“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的一系列理念进行了廓清。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历程可分为启动、成长、推进和深度一体化四个阶段。长三角区域在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及辐射作用不强、两省一市及城市间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基础设施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呈现无序竞争格局等问题,应该采取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管理机构、健全区域管理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城市功能分工体系、打造共建共享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等制度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5年苏浙沪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长三角形成以上海一服务业、苏浙一制造业为特征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2)长三角区域间存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由此本文认为基于产品差别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为地区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将主权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划分为功能性一体化、制度性一体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水平,并采集金融危机期间江浙沪工业经济发展的月度数据,利用VAR模型,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重新审视。研究结果显示:江浙沪工业经济的确存在较强的相互依赖性,但是单就工业经济发展而言,上海还并不能够真正成为长三角的"龙头",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目前尚处于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初期,尚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为样本,选取2014—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经济运行状况、社会进步态势和生态可持续水平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各维度权重不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权重有所降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具有波动性,且各城市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不尽相同;地区差异显著,以上海为中心的周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城市,且两级分化趋势突出。最后,提出全局把控,始终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因地制宜,逐步优化地区发展模式;合作共享,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