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德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专门的学科课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制等方面的教育。高校德育课程相对于知识性课程以及非课程德育有自己的特点。德育课程诉诸的道德认识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基础作用、德育课程价值导向的鲜明性,能够克服学生自身经验的局限性和环境影响的多元性,以及德育课程内容的完整系统性,能够克服非课程德育内容的零散随机性,确立了德育课程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
隐蔽课程以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等多种形式存在,具有隐蔽性、广泛性、难预期性、持久性和易接受性等特点,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陶冶、导向、规范作用。研究隐蔽课程对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隐蔽课程具有超时空性、多样性和潜移性等特征,且具有积极的教育效果。高校应重视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隐蔽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根据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提出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需要从物质文化建设、体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入手,同时加强对课外体育社团建设、校运动会的重视,教师要提高认识,以身示范。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以上各个因素共同发展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文学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着更多契合点,其思政元素融入有着内在机理,主要包括文学类课程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彰显独特的艺术底蕴和人文情怀。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应立足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强化作品细读,凸显"思政"本色;注重作品朗读,营造"思政"氛围;运用比较教学,突出"思政"主题;尝试课堂剧表演,体验"思政"力量,把课堂教学打造成德育融合的阵地。  相似文献   

6.
研究"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缓解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独自领舞思政工作的局面,是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的有力杠杆。于学理向度而言,沿着中外教育的历史轨迹发现,"育知"和"育德"互为交融,历史底蕴隽永;"课程思政"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从混沌状态向稳定状态的转变,理论价值深厚;其实践价值在于使专业课程中的德育理念转化到学生的行为层面,实现道德实践的飞跃。其实现路径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要增强其他各门课教师的"守渠"自觉意识,树立"教师思政"理念;形成"思政教师"和"教师思政"的合力;建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7.
课程德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分为课程德育和非课程德育,课程德育有自身的特点,是历史现实的必然选择。课程德育是德育的主渠道,要从确立对话式教育模式、更新德育内容、提升教师队伍三方面进行课程德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根基。由于我国缺乏公民文化的传统,长期以来,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群体之一,其公民素质还不甚理想。在目前尚未普遍开设公民课的情况下,高校德育课程引入公民教育既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这一思想出发,本文探讨了公民教育内涵及公民教育框架中的高校德育课程,进而提出实施公民教育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环境及促进学生发展的非智力因素,在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中对影响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高职院校在影响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要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精神文化要素方面,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大学生了解形势,认识社会,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和人类文明的重任,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佳,必须提出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形式与政策课程做为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高校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党建工作,应加强高校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起表率作用的党务和德育教师队伍;促进学生渴望成才和要求入党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员、全课程德育体系;搭建开放性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2.
德育评价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风向标"。当前高校德育评价制约着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多方面表现,通过多元化、多维度、差异化、客观科学的德育评价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提升,为每个个体强化道德认知,指引道德规范,促进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办学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高,单门课程的大纲不再提倡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统一,而是由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线任课教师编制,这有利于满足不同学校和学生的特色需求,但在课程生成和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也伴随而来,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课程标准的缺失”和“秩序的混乱”.为适应高校扩招后课程管理的需要,高等学校应该实施课程标准化建设,规范课程活动,使得课程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一些做法,积极开展我国的高校标准课程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徐徐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4):114-117
隐性德育课程在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阐述了德育隐性课程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和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研究德育课程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德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也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文章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以及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不端,道德行为失范,道德素质低下,高校德育绩效不彰已成不争的事实。从高校德育运行机制角度看,德育实效性弱化的根源在于:高校德育地位低下;德育目标泛化;德育内容重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引入;德育方法重灌输轻引导;德育环境复杂多变;德育评价偏离学生实际等。儒家思想精义与高校德育思想契合度高,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思想源泉,因此可以引入儒家德育思想,创新高校德育机制:坚持德育首要性;细化德育目标,树立生活德育理念;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补充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创新德育形式;树立德育环境三维一体的整体观;他律与自律并重,完善德育评价。  相似文献   

18.
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高校课程考试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目前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集合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与作用,实质性淡化课程考试意识;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必须对开放性、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激发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长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弱化德育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和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高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发挥其主体作用,构建平等、互动、和谐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有机结合、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同时兼顾、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增强、主体性与社会化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德育过程的体现;高校德育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高校德育要切实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