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萍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通过强化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与管理,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不断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素质,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山东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形势尤为严峻。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实际,结合实际数据,客观综述了山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山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统计,2001年我国农村适龄劳动力数量为4.82亿,其中大约有1.5亿为富余劳动力。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当前政府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当前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做出一些分析,并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等相应对策和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6.
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社会历史原因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缓慢,就业困难,贫困现象普遍.尤其是南疆地区,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富余劳动力人口大量聚集.作为“三农”问题和城市化研究的热点,探讨并最终解决新疆农村劳动力的特殊主体——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障碍,对于新疆农民增收,南疆农民脱贫,缩小南北疆区域经济差距,实现新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笔者阐述了诸城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在分析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模式和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了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一般为:乡村从业人员数、乡村从业人员中二、三产业人员数、实际受培训人数和培训后实现再就业人数。这些影响因素一般不是独立发生作用,而是四者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9.
贵州农村劳务输出及富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导致农民纯收入增速趋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减少,富余劳动力出路不畅。贵州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贫困人口众,贫困程度深,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在此情况,突破城市限制使用农民工的壁垒,大力开发农村劳务输出及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民工培训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培训与开发,而经费不足、培训与开发市场不健全,政府管理不到位,企业与农民工动力不足是制约农民工培训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工培训与开发面临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完善培训与开发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农民工培训与开发体系,健全培训与开发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空心化"是城镇化的阶段性产物,主要包括人口"空心化"、村镇"空心化"等方面。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究阐述了农村空心化的内涵、特征、机制、影响和治理。新时期,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更加突出,可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空间三维要素,有效解决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了农村新的经济形式-劳务经济,这客观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从长期来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潜在流失,使农村土地资源逐渐荒种化,从而使贵州农村经济发展失去了基础性保障.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经营效益低-劳动力资源流失-土地资源荒种的循环影响分析,结合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和农村土地资源经营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兼顾土地资源的经营和逐渐调整现有土地流转体制,实现贵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有陷入疲软和村风村俗日趋没落困境的表现。文章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分析得出农村空心化、农村文化贫瘠、乡土文化边缘化等成为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后,逐步导致农村生产力下降、阻碍农村稳定以及新农村的建设。落后的生存和教育现状、大众传媒的误导、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都是造成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直接和深层原因。要解决上述问题,各级政府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认识农村文化建设,逐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以实现城乡共荣为目标,重视和加强教育、严格文化发展考核机制,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使我国农村真正走向乡村文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促使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但由于户籍制度、"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等制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荒废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阻碍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宅基地闲置之间的关系,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文章指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人均居住面积非正常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外出流动人口与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偏离长期均衡时,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会自动以每期0.801%的幅度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具有自动稳定性,而农村外流人口则不会自动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农村建设与西部城镇化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用地的扩展将进入加速阶段.在新形势下,新农村的建设将会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广泛涉及到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这势必对农村土地的综合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城乡土地规划,是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包括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两项内容,但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显然是结束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整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同地同权,即:使农村建设用地去身份、市场化,最终使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具有相同的性质和流通能力,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并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开发权,引导农村走自主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福建省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面临土地用途"非粮化"、资金瓶颈等问题,应适时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完善土地流转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机制,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并借鉴台湾农业经验,加强闽台合作,以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8.
农户兼业及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缓慢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的研究通常从土地产权残缺和农户的土地情节等角度来分析土地流转,但是,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本文在一个成本收益分析的框架下,从土地供给的角度分析了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缓慢和地区不平衡的原因。目前在农村,农户存在两个选择:要么完全外出,将土地投入流转市场;要么兼业,减少或者停止向流转市场供给土地。因此,土地的供给是农户在兼业和外出之间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制度关系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向来都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也不例外。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近30年的社会实践,已经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围绕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希望借此来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土地法与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存在着互动的辨证关系。一方面,土地法的演变源于中国社会和农村的深刻变革,各种政治、经济或文化的力量催生中国土地法律制度的变迁;另一方面,中国农村社会在土地法的推动下不断迈向现代社会。人口构成、社会分层、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社会治理模式、农民行为模式和心理习惯等,是这种关系展开的不同层面。迄今,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