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强农民工培训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培训与开发,而经费不足、培训与开发市场不健全,政府管理不到位,企业与农民工动力不足是制约农民工培训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工培训与开发面临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完善培训与开发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农民工培训与开发体系,健全培训与开发市场。  相似文献   

2.
笔者阐述了诸城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在分析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模式和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了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萍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通过强化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与管理,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不断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基于江苏省14个村庄597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近转移已成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制度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产生影响;受教育程度和家务分担程度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返乡意愿,均能显著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应积极开展农村女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优化农村女性创业环境,创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以持续推动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素质,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当前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做出一些分析,并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等相应对策和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引起农村空心化的直接原因,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土地制度不完善、农业补贴力度不够、人地矛盾尖锐则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驱动力。在分析福建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力和农村空心化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运用推拉模型归纳演绎农村空心化形成的机理,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用性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山东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形势尤为严峻。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实际,结合实际数据,客观综述了山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山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社会历史原因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缓慢,就业困难,贫困现象普遍.尤其是南疆地区,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富余劳动力人口大量聚集.作为“三农”问题和城市化研究的热点,探讨并最终解决新疆农村劳动力的特殊主体——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障碍,对于新疆农民增收,南疆农民脱贫,缩小南北疆区域经济差距,实现新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农村劳务输出及富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导致农民纯收入增速趋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减少,富余劳动力出路不畅。贵州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贫困人口众,贫困程度深,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在此情况,突破城市限制使用农民工的壁垒,大力开发农村劳务输出及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四级的特征影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四级市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贡献,从而可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四级市场出发,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城市非正规产业和非农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研究农民对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农民为子女教育多投入比为他们多储蓄,对其子女的未来效用更大,使他们更容易转移到城市中。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建设的投资,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为农民对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和投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从传统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考察和研究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于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农民分化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主要从事农林渔牧业的农村劳动者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表现为农民身份及其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农民阶层的不断分化,使得农民由一个均质、单一的社会群体分化成有不同地位、不同利益特点与需求的社会群体。文章通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从农民职业分化、政治分化、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民分化、不同产业状况下的农民分化四个方面实证分析了河北省农民分化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农村市场化是基础,农业产业化是中介,农村城镇化是目标。目前。“三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建议增强农产品竞争力,走市场化道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走产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走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的过程中,在人力资本存量不高的情况下,难以在正规部门现实就业,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特点、效果来看,非正规就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文章以对湖北省襄樊市1017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当前中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证考察湖北、贵州两省近几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对其成因的探析可以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要达致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化经营的理想状态,还有诸多制约因素有待克服。破解之道主要在于应构建有利于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配套制度,营造有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社会条件和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及其具体模式的探索是重要的改革内容。对重庆市江北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调查表明:现在大部分农民都有土地转出和转入的意愿;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受到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土地流转方式上倾向于通过区政府.而对中介机构却不是很信任。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但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要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广阔的就业途径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