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22年是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总结三峡工程的建设成就,展望三峡库区的发展前景,对于进一步提升三峡工程效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水利水电库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4月2日,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三峡大学、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联合举办了“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三峡工程效益、三峡库区生态屏障构筑、人口变迁与移民生计扶持、污染源及风险源治理、景观生态风险防控、国家公园建设、库区工业布局、绿色金融发展、智慧能源开发、消落带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作为“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环保、科技、水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功能效益,并有效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我国流域安澜、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构筑初具成效,移民扶持政策和农村电商发展有效提升了移民生计,库区人口发展趋势总体向好,建设三峡国家公园的条件与机遇也得天独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未来三峡库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应以生态整治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动力、以协调发展为保障,加快构建三峡库区生态大保护新格局。在生态整治方面,三峡库区应全力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建立和完善污染源及风险源治理体系和机制,积极防控景观生态风险;在绿色发展方面,三峡库区应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统筹推进绿色发展,并以工业空间布局调整为抓手优化绿色发展格局,以绿色金融发展为重点强化绿色发展支撑,以智慧能源创新体系构建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在协调发展方面,三峡库区需要协调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人口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外,有学者还建议举办“长江三峡国际论坛”,向世界讲好“三峡故事”。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复合产业带由水域生态经济产业带、沿江支撑产业带、腹地生态农业带、高山绿色垂直产业带构成,各产业带又可划分为若干产业带。生态经济复合产业带的构建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生态经济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约束矛盾的主要手段,是根治生态危机的"良方",也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的发展必然呼唤政府的生态化转型,即从传统的经济增长型政府转向生态型政府。建立和完善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政府生态化转型的关键步骤,目前迫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解决: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制定和完善生态化制度;强化生态管理的动态组织建设;充分运用制度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积极培育生态市场;建立道德驱动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是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但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狭隘的库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新要求,需要实现“从库区管理到流域治理”的战略转变。应从流域发展视角调整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区的范围,探索构建三峡库区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区;要设立三峡库区(流域)环境保护分支机构,逐步建立“五维一体”的多层次生态补偿体系;同时,要注意对各种政策的融合和创新,实现各部门、各区域的协同治理,并积极实施五大工程,为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重庆库区是受生态约束的人口密集区域,在作为彻底的生态控制区域暂时尚不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情况下,重庆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区域差异化战略选择尤其重要.库区作为被统筹发展的对象,追求与新重庆直辖市建设步伐协调一致具有合理性,但老重庆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和技术扩散机制才是三峡库区实现集约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产业集群是克服库区产业"空心化"并保护生态环境的希望所在.激发"缺位城市"的区位功能,有望产生"区位连锁效应".在生态约束条件下,主动引导发展路径而不是被动选择,既可降低生态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更有希望构筑"和谐库区".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复杂的发展问题,经济增长、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目前的困境。因此,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适合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高效、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议题。绿色治理机制是包括政府引导、社会自治、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等要素在内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贵州案例的研究,对西部地区实现绿色治理的现状与困境、意义和基础以及运行机制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绿色发展原则没有得到落实、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缺乏生态要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的负面生态影响等问题。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下,推动精准扶贫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正确认识贫困区优势,保障生态资源物尽其用;注重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中的生态保护;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和主体功能区化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未来时期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和全过程。政府作为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实施主体,应在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着力解决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战略规划,做好节能减排目标管理与有限监督,着力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以绿色GDP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积极推进地区产业低碳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地处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渝东明珠"-云阳县,为参与西部大开发,拟用30-50年时间,为把云阳县建成生态经济大县、强县及示范县的目标,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指明了接下来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城市生态文明是把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水域治理作为城市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文明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南市拥有着丰富的水域资源,但近年来污染严重,为了实现其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故结合目前济南市水域治理的情况探讨其水域治理建设的构建路径,为其水域治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要求"因地制宜"、"明确对象",三峡库区属于贫困地区,库区移民属于弱势群体,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晰政府对库区小微企业进行专项扶持的必要性,同时结合三峡库区三个区县的问卷调查、政策效果评价以及案例研究,探究政府扶持对库区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获得研究结论,最后,从政策、融资、社会服务环境三方面提出精准扶贫库区微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如何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提出推动老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认为树立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发展理念,并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体系;把生态保护切实纳入区域发展规划,把握开发的方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将经济政策与手段引入生态保护之中,使生态经济化;切实建立起打破行政区划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不断被解构,农业面源污染已然成为当下生态治理与农业发展的内生性结构障碍。命令型、市场型及公众参与型是发达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实践模式。基于白洋淀水域农业面源生态治理的实证考察发现,基层法律体系的不健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的缺失、公众参与作用的弱化、治理模式的单一化、主体行为利益博弈等治理限度,进一步制约了白洋淀水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质量的提升。为此,需要通过健全污染治理的法律体系、建立高效的整体性协调机制、建构广泛的公众参与治理机制、创设主体合作的适应性治理平台、协调多方利益关系并兼顾生态利益等多维度适应性治理路径,以期提高白洋淀水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质量,最终促进雄安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诸如矿山生态环境被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速、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地下水均衡系统被破坏等生态问题。文章对现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评价,在探讨制定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基本思路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即运用法律手段对矿产资源进行补偿;运用经济手段对矿产登记进行管理和补偿;通过行政监督确保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的进行;营造和谐的生态补偿氛围等。  相似文献   

15.
国学易经包含着深邃的生态文明思想与深厚的生态经济理论,是古人留下的一份珍贵的生态文化遗产。易经运用八经卦诠释生态经济巨系统的构成、运行机理、评判标准等生态维度;运用六十四重卦讨论生态经济的七大主题:生态经济周期性波动问题、生态经济愿景思想、生态运行规律、生态资源、生态预警、生态危机及对策,搭建了完整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思想框架。深入挖掘易经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代树立生态文明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思想体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生态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持久的高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我国面临着绿色转型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加大,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推进城市绿色转型可采取如下对策:一是以人为本充分就业;二是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五是培育绿色文化;六是打造绿色政府;七是完善绿色管理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库区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难题和新机遇,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三峡库区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库区,其发展难题的探讨和破解对于其他库区而言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新时代三峡重庆库区发展面临承接国家战略任务的能力受限、百万移民安稳致富难及脱贫攻坚更难、地质灾害防治难等现实制约因素。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新定位新目标,提出三个方面的发展新路径:建设三峡水陆新通道,突破长江经济带的通行瓶颈,出台三峡库区治理行政法规,高质量对接国家战略;借力外部科技、人才、资金之力突破产业空心化之困,助推库区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长江上、中、下游全流域协同三峡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解库区生态脆弱、环境狭窄之围。  相似文献   

18.
国学易经包含着深邃的生态文明思想与深厚的生态经济理论,是古人留下的一份珍贵的生态文化遗产.易经运用八经卦诠释生态经济巨系统的构成、运行机理、评判标准等生态维度;运用六十四重卦讨论生态经济的七大主题:生态经济周期性波动问题、生态经济愿景思想、生态运行规律、生态资源、生态预警、生态危机及对策,搭建了完整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思想框架.深入挖掘易经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代树立生态文明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思想体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生态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逐年加大,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因此,发展生态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GDP与绿色GDP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经济-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借助三峡库区2005~2013年经济与环境指标,对三峡库区经济-环境耦合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经济-环境耦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经历了极度失调—中度失调—濒临协调—初级协调四个阶段,目前,库区的经济-环境耦合系统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提出通过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次级流域和船舶污染整治;打破行政部门分割管理的格局;全面实施科学规划等措施促进三峡库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