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以三次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和三次产业中就业人员的增加人数为基础指数进行分析,找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提出提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描述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基础计算了就业结构偏差系数,并分析了我国各产业增长对就业人口的弹性;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的联动关系分析,努力寻求促进有效就业的产业发展方向,为解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选择上海、安徽、重庆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测度三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越均衡,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越低;上海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趋近饱和,而安徽和重庆第二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上海第三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有限,而安徽和重庆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东部地区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中西部地区则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接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三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同时,就业增长缓慢,各产业就业弹性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不协调。要提高就业率,首先应调整产业结构,除了各产业间的内部结构,其次要提高就业者的素质,使其适应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互动效应;建立了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20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预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产值与其就业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长能带动该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预测期内,我国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依然不协调。因此,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仍在第二、三产业,尤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第二、三产业对劳动的吸纳能力来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8.
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通过对辽宁省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东部11省区平均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辽宁省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且矛盾较为突出,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以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及关联方式,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尤其是决定了就业结构的状况。陕西产业结构从整体上讲正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但就业结构的变动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并且二者发展不平衡。为了缓解就业形势,陕西应在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巩固第二产业的支柱地位,积极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的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作用,就业结构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劳动力因素也是影响产业结构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而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之一。在深入探索无锡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无锡市目前和今后将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产业优化,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本质是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保证"城镇化人口"的充分就业,产业转型升级应与就业结构演变相协调。以石狮市为例,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对石狮市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石狮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好,第一、第二产业存在相对剩余劳动力,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吸纳潜力在逐步上升;第二产业仍占有绝对的就业贡献率,但其就业吸纳水平呈下降趋势,将逐步低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落后其结构调整的原因在于存在相对剩余劳动力行业的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难于迅速转化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延缓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发展进程和水平.分析发现,万州区与涪陵区在产业结构上都存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与其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不一致的现象,其中,涪陵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而万州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要弱于涪陵区.两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改善就业结构,充分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结构是解释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而产业结构的演变则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其中,劳动力要素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就业结构是衡量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和今后将面临产业结构较大的调整,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相互作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措施以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两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合理演进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从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两个角度整理相关文献,并找出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选取和方法的应用,最后综述了有关促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的文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深层次协调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文章基于2000—2018年面板数据,检验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机理,并测算了三地的就业弹性以及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联动发展水平较高,北京和天津面临着第一产业需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但二、三产业就业吸纳空间较小的矛盾;河北在第一产业存在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面临着二、三产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的问题。有鉴于此,需要加快建设京津冀一体化要素市场、提高京津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京津冀教育联盟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文依据京津冀三地1985年—2014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成分数据,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通过成分数据降维,构建灰色GM(1,1)模型对京津冀三地及整体2015年—2020年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将呈"三、二、一"的发展格局,而河北省就业结构变动速度将超越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呈现"三、二、一"的格局,河北省第三产业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但与京津仍有较大差距。就京津冀整体而言,京津冀产业发展已初步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但京津冀三地之间发展呈现不均衡态势。京津冀协同均衡发展不应各自为政,而京津地区应积极带动河北省产业发展,以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上海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双重任务。本文采用相关系数矩阵、产业就业弹性、产业结构偏离度对上海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互关系作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上海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同时,如何能促进劳动者就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描述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和VEC模型,分析了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谢琴 《大众商务》2022,(4):208-210
文章首先对韶关市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其次运用“结构偏离度”计算韶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发现韶关市就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韶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韶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研究--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二者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云南省扩大就业的.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因而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