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代中国保险立法活动最早开始了清期末年,到北洋政府时期共出现过三部以“保险”命名的专门法规和多部含有保险条款的综合法规,这是中国早期保险立法的重要成果。这些保险法规虽然多未颁布施行,但对中国早期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的保险立法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证券法是操作性很强的法律规范。在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和时期都根据当时的国情和条件制定了有关的证券法规,专门证券法规就有三部之多,还有大量的单行法规、临时性法规和业务规则,对证券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新生的证券市场和刚刚起步的证券立法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能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浅论中国农业保险立法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已基本具备进行农业保险立法的现实基础。中国农业保险立法的现实基础包括社会心理基础、经济基础和能力基础三方面。人们对农业保险立法的现实需要构成此类立法的社会心理基础。工业反哺农业条件的成熟构成此类立法的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的日益繁荣和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构成此类立法的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巨灾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将成为中国保险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目前,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还很慢,面临较多问题,从重视支持巨灾风险管理、建立保险、再保险、政府三位一体的巨灾保险机制、加强风险建模及对灾害的损失评估机制研究、再保险法规及监管缺乏、加强再保险立法及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保险业起源于民间自发的带有相互团体保险性质的原始保险形式,产生于外商保险公司进入并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非常时期,经历了一个从觉醒到依附,继而畸形成长的发展过程。外商保险公司在中国经营保险业务对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正负两方面的作用。纵观整个中国近代保险史,我国现代保险业的发展在面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进入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加快国内保险经营机制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健全和完善有关保险的法律法规;积极培育和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努力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强化保险监管的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加快保险业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立法由于农业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及其准公共物品属性,国内外关于农业保险的立法进程跌宕起伏,我国则显得更为特殊,立法进程愈显滞后。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立法严重滞后的现状出发,在我国构建农业保险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下,探讨了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农业保险的性质和经营原则,以期对我国农业保险立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农业保险立法进行了评诧性总结和立法展望,勾勒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整体方向。  相似文献   

7.
如何采取措施引导保险业走向规范化呢?针对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实际状况,笔者以为相应的主管部门应着重搞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切实保障市场的健康有序和规范化发展。一、加强保险立法工作,规范保险业经营管理规范保险市场经营管理的基础是健全我国保险法规体系,使保险当事人的行为有章可循,使保险业的管理有法可依。目前我们国家尚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保险法,现行的有关保险方员的专门法规,只有《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和《财产保险合同条例》,并且这两个条例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时制定的,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以1981年3月10日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为标志,到现在已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了,在这二十多年中,物业管理立法走过了“无法可依 33号部令与深圳条例的颁布——地方性法规陆续颁布——全国物业管理行政法规颁布”这四个阶段。尤其是《物业管理条例》2003年6月的颁布,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物业管理立法滞后的状况,为物业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灾荒救济立法,一方面将传统灾荒救济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纳入立法的范畴,使之法律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建立适应近代社会需要的新型灾荒救济制度。这两个方面的努力共同构成了民国时期灾荒救济立法的基本内容,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灾荒救济活动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菲律宾、西班牙、葡萄牙及我国农业保险立法框架结构、农业保险立法目的与调整范围、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经营规则、农业保险合同制度、农业保险的管理和参与部门、财税支持制度、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与再保险制度等的比较,对我国《农业保险条例》文本进行评析。分析认为《农业保险条例》的制定对开启农业保险的中国道路、实现农业保险法治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也存在定位不准、立法技术需改进等问题,需要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30%的平均增长率,但与那些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完善保险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保险监管的法律法规;重建保险市场的社会诚信;规范保险中介市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出口信用保险理应顺势快速发展。这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看都能说明快速发展是必然的。制约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风险意识不足、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缺乏发展动力、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三个结合、三个为主”应是现阶段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必将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需要管理现代化。要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强管理 ,深入地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 ,以管理现代化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高等教育要按市场规则运行 ,确立新型的政校关系。尽快修改、完善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 ,公平地对待不同的办学主体。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评估体系 ,积极发挥我国教育的比较优势。必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推进德育创新 ,构筑新型德育模式 ,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慈善促进法》正在加紧起草之中。在慈善组织取得主体资格条件、法律法规衔接问题、慈善信托等方面,借鉴国外慈善组织的法律建设和实践管理经验,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以期为我国民间慈善组织有序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 将使中国外贸进出口量大幅度增加,但我国现行海运服务贸易法律制度存在对民族海运企业扶植力度不够、法律效力太低且内容上相互冲突等问题,并存在立法真空,不利于外贸发展.应加快相关海运法律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强化对国际海运市场的法律规范,加强对国内海运市场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银行业不断加大反洗钱力度的情况下,洗钱者开始将保险作为其新的洗钱工具。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市场不成熟、法制不健全、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领导缺乏监督及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等原因,保险业反洗钱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保险业应完善规章制度,出台实施办法,搭建信息平台,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国际合作,形成完整的反洗钱网络,使保险业免受洗钱侵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利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实行了“振兴实业、奖恤工商”的新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 ,对中国传统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进行了重组和变革 ,为中国近代民间投资工商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的政策环境 ,引发20世纪初民间投资实业的高潮。但是 ,清政府终究要受本阶级利益和政策要求的制约 ,新经济政策最终没能使中国民族工商业走向繁荣 ,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险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对维护参保人的权益均有明确说明。目前,北京市开通了社会保险个人权益查询的多种渠道,但在管理服务上仍存在个人权益的信息采集质量不高、内容披露程度不够、服务功能发挥受限且便捷性不足、存在虚假权益记录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应提高社会保险宣传的质量,增强社保部门对参保者的影响力;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权益记录的完整和准确;优化业务经办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质量;加强法规约束力和社会监督,提升违法成本;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参保单位经办人的政策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相对于规模庞大的国债市场和正在蓬勃发展的股票市场来说,存在着规模小、地位低、市场化不高、品种单一及流动性差等缺陷。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多制约企业债券发展的因素,比如法律法规不完善、发行制度存在缺陷、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以及发债企业自身的问题等等。有鉴于此,可以考虑通过修正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安排入手,在发行制度、交易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诸方面进行改革,为企业债券的发展拓展出较为广阔的空间;通过产权改革,塑造真正的企业债券市场主体;提高企业债券信用程度;调整企业债券的期限结构,不断进行品种创新,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增强企业债券的流动性,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独具特色、构建科学、保障有效,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日本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内容构成、改革经历等对我国新农保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的经验借鉴有:新农保的推行需要社会保险法的保驾护航;政府应成为新农保建设的最主要组织者;推崇公平,分类引导帮助农民加入新农保;注重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新农保基金应该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