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 2006—2011年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借鉴 Richardson投资模型,实证检验自由现金流、债务契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债务契约对自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效率的调节效应。同时,还考察了危机冲击下自由现金流、债务契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债务契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房地产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较强,企业前期的现金持有量与企业当期资本量显著正相关。(2)房地产企业自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自由现金流水平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过度投资越严重。(3)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相机治理的功效,债务契约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的滥用,对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企业长期负债的治理效应尤为突出。(4)债务融资对自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效率起调节作用,在控制危机冲击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后这种调节效用仍然存在,长期负债对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对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而言,债务契约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效应”和“自由现金流效应”,负债对企业投资非效率行为具有相机治理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从而纾解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2.
以2006—2011年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借鉴Richardson投资模型,实证检验自由现金流、债务契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债务契约对自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效率的调节效应。同时,还考察了危机冲击下自由现金流、债务契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债务契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房地产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较强,企业前期的现金持有量与企业当期资本量显著正相关。(2)房地产企业自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自由现金流水平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过度投资越严重。(3)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相机治理的功效,债务契约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的滥用,对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企业长期负债的治理效应尤为突出。(4)债务融资对自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效率起调节作用,在控制危机冲击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后这种调节效用仍然存在,长期负债对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对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而言,债务契约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效应”和“自由现金流效应”,负债对企业投资非效率行为具有相机治理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从而纾解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3.
基于融资约束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分析框架,以2001~200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的敏感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总体上显著正相关,低融资约束公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相关关系强于高融资约束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引起的过度投资,是导致两者敏感性的主要原因;预算软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融资约束对投资及自由现金流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2003~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质量审计与银行借款的交互作用对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借款可以显著地缓解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问题,该缓解效应主要来自于短期借款;随着高质量审计的引入,银行借款缓解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效应更显著,表明高质量审计与债务治理机制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进一步检验还发现,高质量审计与银行债务治理机制间的协同效应更显著地存在于金融发展程度高的非国有上市公司中。  相似文献   

5.
现金流、股权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制度背景,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现金流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低时,非国有控股企业表现为投资不足,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是敏感的,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不敏感;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高时,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都表现为过度投资,两类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都是敏感的.居中的股权结构能够抑制国有控股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则可能使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更为严重.此外,居中的股权结构既不能抑制非国有控股企业过度投资,又不能促进企业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与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过度投资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这种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负相关,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益趋同效应;终极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正相关,表明两权分离使得终极控股股东有能力和动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加剧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学说认为,债券是根据条约设计出来的治理结构,称为条约治理。利用不同的债务契约条款,对债权人监控债务企业自由现金的运作,能够发挥不同的治理作用。其中,债务期限结构、股利限制条款、可转换债券、违约风险贴水等工具,对于限制自由现金流使用的随意性、防止过度投资、改善投资不足、抑制资产替代动机等导致的自由现金流浪费,都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融资困难问题已成为约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系数显著为正,不确定性对投资具有显著的负的影响。以现金红利、股权性质作为融资约束的标准时,融资约束和投资—现金敏感性同向变动。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系数主要源于自由现金流理论下的投资过度。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6—200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特征角度考察公司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行为,结果表明:(1)正自由现金流更易诱发过度投资行为;(2)大股东持股越高,现金流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3)股权制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投资;(4)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性质时,过度投资行为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内部成因包括委托人——代理人的代理冲突、内部人——外部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管理层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外部成因主要体现在投资者保护程度、市场竞争机制、信息披露程度以及金融市场的成熟度等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充分考察了我国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证据,可通过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优化管理层激励机制、发挥债务的相机治理作用以及调整管理层的心智模式等渠道有效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4—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过度投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性质进一步检验了银行借款对企业过度投资及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企业过度投资金额越大,盈余质量越差,且自由现金流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总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能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且长期借款对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负相关性的削弱效果源于银行的监督治理。相对于总借款和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对自由现金流负面效应的削弱效果更显著。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能够增强债权治理效果,且市场化进程对债权治理效果的改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转轨经济下的我国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机制体现出所有者现实缺位,内部人控制企业;股权高度集中,中小股东利益被漠视甚至被侵蚀;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形成有效监督;激励约束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弱化等特征。而外部治理机制有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经营者选择机制低效;控制权市场尚不活跃,银行的软约束等问题。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公司治理而言,应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优化内部制度,建立合适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机制作为外部机制减少高管代理问题的作用,研究认为,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在竞争性强的企业发挥作用较小。然后,从股东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内在要求出发,证明其对高管的约束作用。考虑到国有企业可能存在产权不明、所有者缺位等特殊问题,使用了总样本和非国有上市企业样本分别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公司治理的完善应该在建设好企业破产机制的基础上,更多的在外部竞争环境较弱的公司中展开。  相似文献   

14.
从独立审计意见的信息传递机制出发,考虑审计意见影响的持续性,研究了独立审计对公司融资和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相对于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一方面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约束了公司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影响了公司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公司外部融资并最终制约了公司的投资水平。然而,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利用内部融资的公司投资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从侧面印证了优序融资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不考虑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非理性管理者"模型框架下,选取中国上市企业近五年(2008—2012年)的样本,研究了不同企业属性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自由现金流充裕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在过度投资方面,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在投资不足方面,国有企业对自由现金流过高的依赖使得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公司投资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一般文献均认定公司投资与公司价值之间是一次线性关系.通过采用2001-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结果认为,公司价值应该是公司投资的二次函数,在合理的水平上,投资会促进公司价值的提高;反之,投资也会降低公司的价值.回归结果也反映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投资过度现象.同时,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负债的增加、收益的分配能够降低自由现金流,提高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形成约束的角度入手,实证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较小.仅发现两职分离的领导权结构以及分散的股权结构能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没有发现董事会、债权人以及管理层激励合约等治理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对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形成约束,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则会进一步降低信息披露质量.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机制作用的积极发挥依赖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良好建立.  相似文献   

18.
以2001—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企业过度投资为视角,文章考察了企业高管内部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可以抑制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即该种上下级关系具有正面的公司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该作用在股权分散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总之,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确实具有正面的公司治理效应,但这种正面治理效用的发挥具有情景效应。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就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为减少代理成本、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就企业控制权,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所达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控股股东两权分离、过度投资与公司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3年至2008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公司投资行为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而降低了公司价值,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高自由现金流公司中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