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业态模式均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于传统金融业的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等特殊风险,要正确评估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目标,即一方面必须正视这些风险并进行适度监管,另一方面不能过度监管而限制金融创新。应设定适度监管原则、协调监管原则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原则监管原则,对互联网金融采取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的法律监管措施,实现金融秩序和鼓励金融创新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金融监管者获取及时、全面和客观的监管信息并在各监管者之间有效分享是有效监管的基础,这对于金融集团的监管者来说尤为如此。金融集团会按照最有利的方式来组织整个集团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结构,而一国立法所确立的监管结构却常常与它们的业务和风险管理结构不一致,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对金融集团的有效监管。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金融集团信息监管的有益立法和制度经验,我国的金融监管者不仅要加强和规范获取信息、分享信息与协调信息的制度设计,同时也应重视不同类型金融集团和在不同情形下的信息发展变化对监管者信息监管的重要影响,并不断完善监管者之间有关效率、范围、影响因素等重要信息的框架安排。  相似文献   

3.
小额信贷是一项为低收入人群和小型、非正式企业提供有限金额借款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包括银行和非银行机构,该项业务也开始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或者多元化产品的一部分。正如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建议的,吸收公众存款的非银行机构,应受到与其交易类型和规模相适应的监管。一般来说,小额信贷监管,无论是针对银行或是针对其它吸收存款类机构,都应该权衡小额信贷监管成本与小额信贷促进金融普惠之间的利弊。为帮助各国制定统一的小额信贷监管法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小额金融工作组制订了核心原则指南,指导存款机构在许可范围内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金融监管以金融稳定为目标,标准的制定主要反映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其复杂和严格的监管标准不但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相适应,而且阻碍了其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包容性经济增长。国际金融监管必须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以顺应国际金融结构的变化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国际金融监管要突破金融稳定最大化的单一目标,追求金融稳定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双重目标;要通过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的改革,逐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制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可在数字金融领域建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有效管控金融科技和创新产品(服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金融行为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的研究进展,对完善行为监管的框架体系具有理论意义,对防控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现实意义,进而为金融改革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过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行为监管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行为监管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作用,简单归纳行为监管的体制结构,并提出行为监管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果/结论要明确监管主体,加强执法力度,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注重金融知识教育的普及,并结合Fintech(金融科技)和Regtech(监管科技)的相关技术来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以真正达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金融法的价值目标包括金融秩序、协调金融安全、金融效率和金融公平等。在金融法的价值目标中,秩序是最首要的价值目标;安全和效率是并列处于第二层次的价值目标,公平是第三层次的价值目标。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并保证价值目标的实现,应包括金融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完善原则;适度、公平竞争的原则;金融安全与效率监管并重的原则;监管绩效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客户金融服务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监管逐渐强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新课题。根据作者的管理经验,从专业精神、交易安全、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外包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金融消费权益受损的主要表征,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褚义兵 《全国商情》2009,(10):120-121
在目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把时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法律问题的研究放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现状,通过对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价值取向剖析,强调要建立以金融风险为核心的业务监管理念.目前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法律的不足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因此有必要在强调金融安全前提下研究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法律存在的问题,保障我国金融安全,切实加强与完善我国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在带来金融繁荣的同时,也会导致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就要深入了解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多年来,我国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积聚了诸多安全隐患,如:商业银行内部风险不断暴露、影子银行迅猛扩张累积大量金融风险、债券市场违约愈演愈烈等。为此,未来我国必须依托实体经济,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要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还要加强金融安全国际监管合作,全面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逐步融合,交叉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的局限性日渐突出,文章对比分析了混业监管与分业监管,提出混业监管模式更适应混业经营、业务创新的需要.同时加强混业监管,将更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股权众筹融资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新业态互联网金融模式。处于股权众筹融资产业链核心的股权众筹平台近年来快速发展,并伴随着道德风险、法律风险、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4大风险类别。基于回应性监管原理,对金融新业态的回应性监管,在行业发展初期应该采取超罚策略与鼓励强化自我监管策略同时使用的方法,使全行业树立底线思维,防止大规模道德风险的产生。同时应通过监管逐步升级、引入和加强第三方监管、倡导强化自我监管、加强与行业内发展较快企业的沟通等多种方式建立多方共治的"大监管"格局,防止严重的法律风险、投资风险发生,并改善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地方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地方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变迁、形势变化与现状问题、改革路径与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地方金融监管从基础逻辑、国际经验与制度变迁的角度上应该回归“监管”理性;由于地方金融监管面临金融科技新挑战、新兴金融新风险、监管调整新格局与风险处置新任务,存在监管法治建设滞后、监管基础设施落后、监管理念工具陈旧以及监管分权协同不足等问题,须从金融与实体、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监管与创新四大关系和制度、技术、组织、方法、协同五个层面重新明确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因此,应遵循地方金融发展规律与监管改革方向路径,加快地方金融监管法治进程、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基础设施、转变地方金融监管理念方式与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金融监管半径及细度、深度,互联网新技术的产生带来金融业务的高成长性以及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分权体制决定了成立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必要性,但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由于其监管对象具有特定的内容,同国家监管机构相比既有很多的优势,也有不少的劣势,因时因地选择监管战略是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作用,防范地方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既有理论提出一种衡量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新的方法——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对中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的衡量和判断.研究认为,2000年~2009年,中国的金融监管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中国的金融监管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总体来说,目前分业监管组织架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应该逐步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同时加强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并在金融监管发展的过程中,注重金融安全性和效率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监管也经历了由萌芽、全面监管,到放松监管,再到重新监管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相互博弈、共同改革、共同进步,金融监管理念、监管手段也不断更新。金融监管不再仅仅是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制、保护国家经济安全,更肩负起了引导金融改革、扶持金融机构加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邓海燕 《西部金融》2013,(11):52-56
近年来,许多金融机构纷纷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将其自身缺乏优势的金融服务委托给专门从事该项金融服务的社会机构来处理,以达到降低成本及实现专业化管理等战略目标.本文以商业银行现钞清分外包为例,从规制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在现钞处理社会化改革形势下,加强对商业银行现钞清分外包业务监管,营造现钞清分良性发展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与监管规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难题。美国证券立法的百年历程表明:早期的州立法,是对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下,金融产品创新充满欺诈的法律规制,主要思路是保护投资者的基本利益;后来的联邦证券立法,是对美国经济危机反思的结果,对证券业务及其创新的限制,主要思路是维护金融安全、经济秩序;联邦立法的转型,是应对经济发展的制度变革,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金融创新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率。在此基础上,揭示其通过立法平衡金融创新与法律规制以维护金融安全、经济效率的理念,包括金融创新是美国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管制与放松是一个漫长、反复的制度变迁过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机制,尊重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监管失灵、激励相容与我国银行业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是一种激励不相容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稳定,但这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具有金融压抑的特征,既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又增加了银行部门的监管服从成本,监管效率低下。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给予银行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监管者形成良性互动,既维护了金融稳定,又给予银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方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