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健全公安法制是确保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前提条件。现行公安法制建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公安领导体制、执法依据、执法监督机制等方面立法都欠完善。应改革公安行政领导体制,完善公安立法,健全公安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改善公安行政执法现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城管执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更加引发了人们对城管执法问题的争议,以致造成了城管执法公信力的不断流失,这不仅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而且还对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造成极大的损害。本文从城管执法现状出发,透视其公信力流失的主要成因,分析其公信力流失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并对如何防范城管执法公信力流失提出学理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郑鹏  敖宓 《全国商情》2012,(21):88-91
舆论影响司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网络社区、论坛、微博的出现,使舆论的力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舆论对司法的影响也突破了应有的限度,有形成"舆论审判"的趋势,从而加重了司法信任危机,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危机公关作为危机管理的一种手段,为处理舆论与司法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建立司法危机公关机制来规避舆论对司法的不良影响,同时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发挥舆论对司法促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与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在当前执法规范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各自出发点、立足点、立场、权利保障公开性、执法互动性和权力行使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离,出现了此消彼长的不平衡现象。正确分析和辨别二者之间在立意价值、执法效能、执法目的、权力配置方面的关系,对于增强公安执法监督的效能和推进公安内部执法监督机制变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违法犯罪现象也越来越多。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亟须不断强化网络执法,但目前网络执法存在执法权混乱、执法对象认定难、执法依据缺乏等诸多问题,导致网络执法面临困境。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必须厘清网络自身发展规律,通过划清网络执法权、强化电子证据效力、建立专业网络执法队伍,加强网络立法,不断提高网络执法效能,才能遏制网络违法犯罪,进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最终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上审核、网上考评是公安执法考评工作的发展趋势之一。它是将信息化手段渗透到执法办案各个环节,以在线审核的方式,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的科学举措。实现安徽公安执法质量的高效网评,应学习浙江的经验,推动公安科技建设,改进系统性能,加强应用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舆情能为消解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提供支持,进而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以及公共利益的价值实现。针对网络舆情自发性、零散性和某些非理性等特点,提出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领域的公众参与,培育网民理性参与的素质和能力,规范参与原则,完善网络舆情的公共政策吸纳机制,使其为提高公共政策公信力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执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高等教育财政投资的执法措施:1.尽快制定健全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法;2.强化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执法队伍建设;3.改革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拨款方式,建立绩效拨款机制;4.强化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执法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公众的信任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何修复信任、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成为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慈善组织应在信任受损情况下,综合运用信息传播、危机公关、风险感控制、有形展示等营销理论,对公众信任进行维护和修复,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刘建发 《全国商情》2007,(5):246-247
本文在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执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高等教育财政投资的执法措施1.尽快制定健全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法;2.强化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执法队伍建设;3.改革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拨款方式,建立绩效拨款机制; 4.强化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执法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网络虚拟社会环境下的舆论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论的强大社会影响力已成为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因此,在强化社会管理中不能忽视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我们必须统领现实和虚拟两方面的共建.如何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治理网络环境,加强危机防御,深入剖析网络舆论危机的发生机制和发展逻辑,以引导网络舆论,化解危机事件,实现社会管理创新,这是当前加强社会管理迫切且重要的任务.基于网络舆论传播规律的研究,分析导致网络舆论危机频发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探寻网络舆论危机社会控制与管理的方式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隐匿性、群体极化性等特点,一般经历形成、高涨、波动和最终淡化四个阶段。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必须遵循其形成演化规律,建立公开透明、及时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同时注重培育网上意见领袖,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并依托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消除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发挥其在社会突发事件处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网络舆论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本文以网络舆论为研究对象,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度剖析。首先,把网络舆论引导的构成要素分为引导对象、引导主体和引导行动三个方面,构建了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模型;其次建立了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互联网在舆情反映和舆论监督方面开始实质性地发挥作用,在应对行政腐败的层面,体现出确保反腐独立、克服地方保护和升级民主法治三个特征。网络舆论监督对行政腐败的预防与治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网络舆论监督也有它的缺陷,诸如网络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核实和情绪性言论泛滥等较为突出的问题,都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应对的主动性,最大化地发挥网络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15.
公信力是社会组织治理主体的合法性保障。以往研究主要从微观组织层面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探讨,忽视了对我国政社关系结构与宏观文化的关注。为此,本文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WVS)2015年的中国数据,考察了政社关系对社会组织公信力的影响机制及文化认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构建合作型政社关系,公共服务需求的回应性影响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公共服务需求回应性越强,社会组织公信力越高。其中,权威层级取向的文化认知不具有调节作用,集体利益取向的文化认知起负向调节作用。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不仅要关注特殊群体现实需求,更要强调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性与公共性,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加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建设。这些发现拓展了社会组织公信力研究的理论视角,对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发挥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反垄断法的实施包括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公共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执法机关的执法,私人实施的主要途径是私人诉讼。于是就产生了如何使这两种实施机制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的问题,这一问题从诉讼进程的角度看可分为三点:诉讼启动与执法程序的关系问题,两种程序竞合时哪种程序应中止的问题,以及行政执法的终局决定对民事判决是否具有拘束力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以反垄断法的观念来思考,而不应以民法和行政法的观念来思考。  相似文献   

17.
行政执法趋利广泛存在,形成一种"执法经济"。当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忽视行政相对人、公共利益而单纯地追求部门利益的时候,就会导致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滥用自由裁量权、权力寻租、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不应当作为而作为、以罚代管等现象严重,文章通过具体案例作出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行政执法趋利的对策,包括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推动综合执法体制、完善财政体制保障、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鉴于当前应对网络舆情的诸多误区,地方政府应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理性面对网络负面新闻,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不能把网络表达等同完整民意。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执法领域还存在诸多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执法体制不顺畅;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等三个方面。为此,行政执法改革应从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