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中国1956--2007年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动态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及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出口贸易是农业现代化的Granger原因;工业化、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均会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但在中长期内均会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出口贸易会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产生持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今后的20年我们主要要解决的是从低到高的矛盾,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这也是新型工业化所提出的核心要求。衡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有四个衡量工业化进程的标准:第一,按人均 GDP 衡量可分为六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人均 GDP 为140~280美元),工业化初期(人均 GDP 为280~560美元),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人均GDP 为560~1120美元),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人均 GDP 为1120~2100美元),  相似文献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性内容。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当一个农村地区的人均资本存量越过一个临界点时,该区域的农村经济就可能走上自我增长发展的良性通道,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成都2003--2011年人均农业资本存量变动规律看.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增大农业固定资产投入,提高实际人均农业资本存量水平,当实际人均农业资本存量达到1万元左右时,城乡一体化发展可能就进入了良性的自我增长阶段,其时只要继续保持稳定的农业固定资产投入水平,农村实际人口就可能持续减少,人均农业资本存量就会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产值将会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整个工业化进程角度如何看待这一经济现象,如何揭示经济高增长与能源需求间的规律性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以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为背景,通过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能源消费经验;从定量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在该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对应关系,得出经济高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刚性需求这一规律性结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我国的能源策略。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提出背景是发达国家已经迈进了信息社会而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本文认为,由于传统工业经济强调自动化和机械化,其生产是资源依赖型的,而自然资源是稀缺的,所以,经济的发展就不可避免会受到报酬递减、长期成本上升、交易费用巨大、资源存量不可逆等因素的制约、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很好地缓解甚至改变上述现场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这是一条成本低廉而且切实可行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以及1988~2006年10个经济大国的投入结构变迁特征及其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工业化进程中投入结构变迁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在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二产业转移,在后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三产业转移;投入结构变迁在工业化阶段具有较强的增长效应,是中国1952年以来保持高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在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大国易落入结构变迁陷阱,即与投入结构变迁相伴随的是较低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或发达经济阶段,发展中国家还在为实现工业化而艰苦奋斗。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8.
拥有21%世界人口的中国①,作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在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时期,必然产生许多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和问题。在主要由发达国家所构造的世界经济秩序中,阻碍劳动力国际流动是合法的,而阻碍其在国内地区间的流动则是不合法的,这迫使中国只得依靠低价工业品生产和出口来实现经济资源的国际配置。所以,依靠价格优势和进行“价格大战”是中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历史性现象和必然过程。加入WTO后,中国工业化的“价廉物美”现象,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国际化的方向扩展。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地区差距将表现得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家那样把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外化成国际现象。而且,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巨大国家之内的地区差异成为导致“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如果说我们通过30年努力,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目标基本实现,表明中国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初期进程,那么,我们进入工业化中期后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的回答是: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  相似文献   

11.
广东工业化进程究竟处于哪个阶段目前尚无定论。将改革开放后的广东工业化进程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后期工业化发展的对比研究表明:世界之交的广东工业化进程正向后期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2.
准确判断广东当前所处经济发展阶段是科学制定广东未来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从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程度、工业化进程、经济增长阶段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四个维度综合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广东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未来将努力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广东已处工业化后期最后阶段,将向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过渡;广东已基本完成"起飞"阶段,正进入高额大众消费时代;广东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从"发展中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主成分回归对1990年以来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准确核算工业资本存量是科学判断投资效率的基础,进而有利于正确认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基于OECD资本核算手册,遵循资本存量核算逻辑,利用官方统计数据,运用永续盘存法(PIM)核算1978—2017年中国省域工业资本存量,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工业资本存量整体上保持增长态势,1978—2002年增长较慢,2003年以后增速显著加快;工业资本存量规模和增速均呈现由东到西依次递减的区域不平衡性,但近年来东部增速放缓,中部超过东部,西部保持较快增速;中国工业资本产出比在1978—2002年呈下降趋势,在2003—2017年呈递增态势。中国工业资本存量的区域不平衡性与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差异相对应,应通过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等路径加快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论WTO规则下的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靠价格优势和进行“价格大战”是中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加入WTO后,中国工业化的、价廉物美”现象,必钭以更快的速度向国际化方向扩展。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地区差距将表现的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家那样,把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外化成国际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后,急需与国际价格和国际工资水平接轨,必然会出现激烈的价格上涨和大幅度的工资增长。由于工资增长是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目标,因此中国需要以大力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为主,让大多数的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现代生活。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不能延续旧体制的做法,更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在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工业化,中国必须要将低价格逐步调整为高价格,以适应未来工业化社会的高工资要求,不能再一味地保持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相差甚远的低价格了。目前,这相应需要自觉地承受价格调整的压力,主动地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乐观地享受工业化腾飞带来的硕果,为实现收入分配改革做好基本准备。  相似文献   

17.
重庆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工业和重化工业比重偏大,在过去相当长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为此,我们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近代天津城乡收入差距、人口迁移与生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近代天津工业化为背景,对工业化、收入差距、非农化与生活水平进行了研究,认为近代工业化使得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间形成工资差异,促进了就业结构的非农化,直接带动了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促进了天津城市化进程。同时,非农化的产业工人阶层逐渐形成,虽然占城市人口比重较大,但仍处于城市社会的下层,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中国目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关注民生,特别是人口迁移过程中的非农化人群的收入和生活,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工业化水平处于发展的加速阶段,却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利用后发优势,正确处理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结构转变与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中国西部地区当前尚处于为经济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因此西部大开发仍要坚持戒严化发展战略。本文在比较、整合经济发展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从工业化和经济结构转变的角度考察了建国50年来西部经济开发的进程,着重分析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后果以及西部大开发的资源禀赋和初始结构,最后以全国经济发展形势为背景,结合西部大开发的现实起点,探讨西部经济发展(工业化)路径的重新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