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股市的大涨大跌和不稳定性是其最明显的特征,政府经常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政策手段来调控股市的运行.本文首先总结了关于政策性因素影响股市运转的相关文献,其次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具体分析了国家推出政策性因素和投资者在股市上操作的运作过程,最后针对中国股市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银行业与廉与证券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经过内外迂回,银证板块结合,金融创新,银证交叉渗透,制度变革,银证回归一统三个阶段,至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混业经营由此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即将加入WTO,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大势所趋,美国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场定位相同 ,导致中小银行有钱贷不出去 ,而大量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则主要是因为融资困难。因此 ,努力寻求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金融服务供求对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改革的深化,居民个人金融投资形式呈现多样化。而金融投资不仅是一种投资活动,而且具有双重消费性:一方面,居民个人购买金融投资服务具有购买或消费一般服务产品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满足投资者多方面需求或欲望的消费活动。因此,拓展金融投资渠道乃至加快金融业的发展,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新兴工业国家金融危机中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东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国家先后发生了金融危机,这些国家原本增长强劲的经济在危机的打击下都相继陷人严重衰退。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连续8年多以年均3%的速度稳步增长,并且伴随这种持续经济增长的是低通胀率、低失业率和财政赤字转向财政盈余,因之赢得了"新经济"时代到来的美誉。人们在分析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时,都毫无例外地要谈到这些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我认为美国既是新兴工业国家金融危机的受冲击者,也是受益者,新兴工业国家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多于害处,这也是近…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面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大举进攻,我国应适时的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以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FDI溢出效应的分析,探讨作为FDI主体的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发展的利弊,剖析制约FDI技术溢出与扩散的因素,并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化格局下我国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所谓民间金融是指官方的正式金融体制安排之外的资金融通活动,其范围相当广泛,有合法的、半合法的和不合法的。民间金融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广泛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无论政府对民间金融持什么样的态度,研究民间金融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新兴工业国家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东亚等新兴国家先后发生的金融危机从政治和经济上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多于害处,美国是新兴工业国家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这也是多年来美国经济出色表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广东地区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对个人或家庭消费性支出的融资活动。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消费信贷是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也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市场变革、优化资产结构、培育新的收益增长点和降低风险的重大举措。20世纪90年代开始,消……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及竞争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