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从旅游产业集群化、融合北、生态化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整合大都市圈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吉林省旅游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北区域旅游合作中三省旅游区位关系的判断,在分析影响吉林省旅游空间组织的旅游资源、旅游载体和旅游通道等重要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全省旅游空间组织由点状、离散型向区域相对分散、点-轴-区结合格局的演变过程。随着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通道变化的驱动影响,吉林省将在培育重要旅游节点、优化旅游载体与通道的前提下,对旅游空间进行整合,形成适应旅游协作态势的"核心四边形"与"外围四边形"相结合,中、东、西三线贯通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产业链不断壮大,旅游产业链也不断进行整合。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旅游产业链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旅游产业链的整合现状进行了梳理,从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定义、旅游产业链整合的原因、旅游产业链的整合、旅游产业链的模式与构建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旅游产业链整合的合理建议,对我国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汉温泉旅游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武汉温泉旅游圈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武汉温泉旅游圈开发利用的优势,指出了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武汉温泉旅游圈各景点应该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实行温泉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尤其是挖掘其不同的文化、市场、资源特点等,进行差异化定位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对构建我国大城市旅游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了前人的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探讨了我国大城市旅游图形成和发展的机遇,对我国大城市旅游圈层次划分制定了分级指标,提出了构建我国人个大城市旅游目的构想,并对我国大城市旅游圈发展的总特征进行了总结,在当个旅游大发展时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环境、交通网络、旅游发展等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协同发展的条件与基础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协同发展为目标,本文提出分步分阶段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发展空间战略演化体系:(1)极——主轴;(2)星——次轴;(3)点——网络;(4)围——外连轴.为了突破行政限制,整合资源、打造区域精品,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旅游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协同体系,未来需要打造5个旅游发展地带和3个旅游发展组团.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业在未来发展中要顺应潮流、转变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旅游协同发展、实现区域旅游业大力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西南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特性出发,对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市四省区一市的西南旅游区域合作发展形成最佳的大旅游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构建桂林旅游新模式是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旅游发展新格局、旅游发展新突破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大桂林旅游圈下桂林旅游新模式的成效,并就其纵深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大桂林旅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旅游文化圈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区域发展理论,实现了旅游圈与文化圈的有效结合,将促使黑龙江旅游文化系统整合优化并保持活力,以建立旅游文化圈的全新角度和方式,讨论黑龙江省建立旅游文化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黑龙江省旅游文化产业稳定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泛北部湾旅游合作的整体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合作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先导领域和重要内容,首要任务是优化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各方的空间结构,其途径为构建包括三个圈层的泛北部湾旅游圈。泛北部湾旅游合作的战略措施包括共建机制以保证旅游合作有效实施、以品牌战略来整合旅游资源、共同开拓圈内外两大旅游市场和构筑旅游通道以实现旅游线路对接等。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是泛北部湾旅游合作的最终目标,可以分解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旅游专业为主题,探讨计算机信息课程整合及其运用方面的问题。首先结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对旅游专业教育教学进行了一般性解析,其次介绍了旅游专业视角下的计算机信息课程整合的基本思路与整合内容,并从实践方面阐述了如何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隆中风景区发展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应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打造好文化旅游品牌.并具体概括了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即"大力整合资源、实现周边景点互补、构建好两个旅游圈",进一步增强隆中三国文化旅游品牌效益.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及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结合引力模型对湖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经济联系量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以武汉为中心逐渐向周边递减的圈层式空间格局;(2)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差异显著,具有“东密西疏”的空间特征,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空间网络化明显,鄂西生态文化圈旅游联系较为稀疏;(3)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地域差异明显,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联系总量远高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4)旅游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相关性明显,其组合状况在空间上呈渐进式阶梯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与社区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旅游与社区的整合是实现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从整合的内涵出发.对旅游与社区的4种整合方式:文化整合、参与整合、规范整合和功能整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实现旅游与社区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选取环北部湾旅游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趋向进行了博弈分析,并探讨了各方在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关系,进而将其协同发展的动力划分为两类: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并初步揭示了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运行原则,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加快环北部湾旅游暖协同发展的几点实质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庆大都市圈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大都市圈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在空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重庆大都市圈也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的建设是影响重庆大都市圈功能定位的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则是重庆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庆大都市圈的新发展战略就是将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新型开发区的发展促进重庆大都市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合作与分工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区域的整合效应却未完全得以发挥。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是区域内的旅游城市并未在区域分析和竞争优势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自身发展战略,从而导致战略重叠。从旅游系统理论和区域经济学角度阐述了旅游通道、中心地和目的地的概念及它们在旅游地系统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厦门旅游发展为例,提出厦门在海西区域旅游中构建旅游中心地和通道的战略选择及其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长株潭金三角旅游圈的概念,对长株潭金三角旅游圈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就如何打造长株潭金三角旅游圈大品牌进行了战略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跨政区旅游区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区。由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复杂性,使得旅游区的发展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制约了旅游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就跨政区旅游区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跨政区旅游区形成原因和组成方式,指出了跨政区旅游区的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的主要原则,并对整合的模式作了探讨,旨在寻找促进跨政区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泛漓江流域旅游圈"的提出对桂林和周边区域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泛漓江流域旅游圈"在其构建的过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问题,应该注意: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圈,突出各地区优势;做好旅游区域形象策划,变"屏蔽"为"亮点";提高游客重游率,变"替代"为"互补";加强旅行社合作,实现区域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