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为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全面地确定绿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制订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及新兴产业的培育战略;合理定位,制订对接海峡东岸台湾和长三角及珠三角经济区的协同战略等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构建海峡西岸区域物流平台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给海峡西岸经济区域的物流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契机,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的机遇,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基于此,本文对"海西"区域物流平台构筑的SWOT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金融支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5月份,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通过研究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水平现状,提出构建中小企业投资和融资平台、构建特色的金融市场、发展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建设良好的海峡西岸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三都澳区域地处太平洋西岸的中间点,是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紧邻穿越台湾海峡的国际主航线,占据着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和台湾三大经济区所构成的增长三角区的核心位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具发展后劲和潜力的新兴增长区域之一。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环三都澳区域正处在蓄势而发、乘势而上的最佳开发建设时期。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事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对推进海峡西岸环三都澳区域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力促进区域物流建设 助力海峡西岸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物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作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的现状,并提出了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份,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通过研究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水平现状,提出构建中小企业投资和融资平台、构建特色的金融市场、发展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建设良好的海峡西岸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国热门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福建已具备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条件和环境,物流发展前景广阔.文章分析了福建发展区域物流存在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发展福建区域物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论证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民营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的产业法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指出民营企业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产业法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海峡西岸经济区概述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福建区域物流平台SWOT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给福建区域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契机,福建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的机遇,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基于此,文章对福建区域物流平台构筑的SWOT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以纺织产业为例.建立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2004年全国31个省市纺织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纺织产业区域发展基本呈现出东中西三级带状模式,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纺织产业实施区位转移的发展战略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产业链整合是对区域经济系统的一个他组织过程,而优势产业培植是区域经济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落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理论模型:外力转化为内力,增量盘活存量。最后,就目前中国落后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出现的偏差,应用该理论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转型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民营经济集群发展与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已明显改善,但其内部因素制约造成的竞争力低下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要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就要由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发展,依据区域特点营造特色产业集群,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形成区域品牌,以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内部的精细分工,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势延续、工业空间分布存在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等。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优化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势延续、工业空间分布存在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等。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优化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理论对中部经济崛起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企业追逐利润目标的产物,也是企业实现其规模扩张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及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根据经济梯度转移的客观规律,科学构建接受产业转移通道,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体系,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积极促进区域内产业集聚。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上,重新定位区域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立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区域特色产业体系。进而河南省才能够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对构建可持续的旅游产业和健康的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并以此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甘肃服务业产值稳步增长,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结构逐步优化,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但同时,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化水平低,现行制度和体制不适应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及人才短缺等问题。文章在分析甘肃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甘肃服务业未来发展做出展望和预测,并针对甘肃报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理念重视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内部结构、加速推进服务业市场化进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富集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西部地区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能源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地方合作网络,而且科技水平较低、能源开发浪费较大。西部地区应实施集群发展战略,科学规划,“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能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活动,并日渐成为强化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几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新一轮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