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构建了GVC就业效应分析模型,对中国参与GVC不同模式的就业拉动量进行测算,并通过结构分解法分析不同参与模式下拉动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后向参与率高于前向参与率,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及服务业主要以前向模式参与GVC,制造业主要以后向模式参与GVC;制造业是低技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拉动行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对总体和低技术劳动力就业的拉动能力最强,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高技术劳动力的就业拉动能力最强;最终品和中间品出口是就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就业量受技术水平提高的影响较小,后向参与模式中,国外增加值率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就业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失业与就业矛盾凸现的难题和严峻考验,实现就业最大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选择。因此,必须强化“就业优先”原则,突出“就业中心”地位,扭住经济增长速度不放松,更加重视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和优势,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3.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我国整个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提出和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滑坡,外贸阵线中抑制和否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观点日渐突出。本文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我国国情、我国的国际比较优势和国际大环境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需大力发展。虽然当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存在质低价廉、外贸组织结构不科学的内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加强的外患。但是,只要我们能采取有效的对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前景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发现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在产品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地区来源、进出口国别分布及贸易方式结构不合理,相对于其他发达省市,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民营经济、平衡发展九地市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科技支出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等促进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定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优先次序一直是理论界和产业界争论的问题,从长远利益考虑,中国应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以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中国经济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2年的42*42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个产业单位产值所需的完全劳动与资本消耗,并使用修正的要素投入指标(单位产值所需劳动、劳动资本比),对各产业的就业拉动能力进行排序。和未考虑完全劳动消耗的产业排序相对比,考虑完全劳动消耗的产业排序并未形成统计意义上的背离。但是,考虑完全劳动消耗后,一些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在排序上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因此,从产业的完全就业拉动角度来考虑产业政策,更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解决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外部环境的变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内的工业化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人力资本的积累跟不上技术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硬约束以及民企资方权益缺乏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若不能及时关注和妥善解决,极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解决的思路和政策有: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就业城乡统筹,加大农村青壮年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行积极促进就业政策;提倡灵活的就业方式;制定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8—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是促进作用逐步增大,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在向着有利于就业的方向发展;不同类型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密集型商品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净影响绝对数量最多、比重最大,而劳动—资本密集型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绝对数量最少、比重最小,技术密集型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增长速度最快,资源密集型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增长幅度最小。国内就业受到对外贸易的冲击程度最终取决于国内产业结构的状况,应大力发展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扩大拥有自主知识品牌与核心技术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时应注重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配套性;同时,要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  相似文献   

10.
扩大就业再就业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形式。融资难是做到四个“注重”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金融对促进就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定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先次序一直是理论界和产业界争论的问题 ,文章通过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理论缺陷和现实局限的分析及对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的探讨 ,认为从长远利益考虑 ,中国应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 ,以提升产业结构 ,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并且 ,提出了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充分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持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政府应解决好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实现以人为本、安居乐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退是产业演进所不可避免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势关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劳动力的就业。本文运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静态比较优势理论,阐述了一国产业衰退与否的评判准则与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假衰退”现象和对其进行“产业深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失业状况的实际,从宏观上调控和管理失业,拟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实行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的产业政策;鼓励多种所有制,尤其是非公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就FDI对我国十类工业行业就业的诱发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综合就业效应来看,引进资金密集型产业的FDI与扩大就业不是矛盾的,同样,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FDI并不一定是扩大就业的最优决策,相反可能会使得外资企业资本、技术优势的外溢作用得不到充分利用,进而不能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必须结合行业特性引进FDI。  相似文献   

16.
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其自身特点,吸纳就业人员的规模巨大,理应成为我国长期大力扶持的对象.针对现行税收政策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应在增值税税率的设置、一般纳税人的认定等方面完善税收政策,消除制约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与此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出口退税方面,则可"应退尽退"并注重税收优惠与其他政策、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才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要采取"推拉战略",即一方面,要通过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健全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等来拉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大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以推进大学生的自主就业,并积极鼓励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定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优先次序一直是理论界和产业界争论的问题.从长远利益考虑,中国应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以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中国经济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加工贸易作为改革开发后中国贸易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解决就业以及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针对目前普遍认为加工贸易比重偏高的观点,本文主要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加工贸易垂直专门化的测量方法,得出加工贸易仅占整个贸易额的22%的结论,并在给出中国加工贸易的合理地位的同时分析了当前加工贸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文章从全球价值链下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第四次产业转移、境外加工贸易普惠制的有效利用等角度,尝试着给出目前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宏观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工贸易出口总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过重、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地区问发展不均衡、加工贸易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缺乏核心技术、增值程度不高等问题。应从政府层面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国内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加强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关联度,建立加工贸易的综合监管体系,改革和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和内容,实现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