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影响油价波动的短期基本因素进行探讨发现,油价短期波动的原因归结为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短期供给的诸因素,包括突发政治事件、投机活动、气候变化、库存变动,以及OPEC产油国的石油政策变动等。我国为缓冲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的经济冲击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在震荡上行中连创新高,标志着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国际油价的飙升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合力结果。虽然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在弱化,这些年来油价上涨也没有引发世界经济危机,但油价长时间的高位运行拖累了各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对石油需求缺口不断扩大的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的国内油价波动存在着“集聚”现象和“尖峰肥尾”特征,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影响显著且长远,而国内油价对国际油价的影响相对较弱且短暂。同时,石油价格管制在短期内有助于增强国内石油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应对能力和波动记忆性,但在长期又会导致我国更大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4.
燃油价格上涨对物流业的冲击是必然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油价上涨对物流业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了基于长期约束的 SVAR 模型,用以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趋势,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而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各国间的经济依赖度越来越深,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货币控制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因素,研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Granger影响关系、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和误差方差分解方法证实,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引致外汇储备变化,对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产生影响,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GMM估计量,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投资、出口、进口和通货膨胀)作为基本增长模型的解释变量,从股市波动的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估计了股市波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化。文章发现:正常的股市波动能使金融发展更为有效的促进投资形成,促进经济增长;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股市波动则往往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会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的GDP和CPI数据,应用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估算我国产出缺口,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和模型稳定性评价。实证研究表明,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需求冲击表现为周期性扰动;利用不同时期样本数据估算的我国产出缺口非常相近,SVAR模型稳定性较好;基于SVAR模型估算的我国产出缺口周期转折点与基准经济周期转折点基本保持一致,产出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周期走势。总体看,SVAR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我国产出缺口。  相似文献   

9.
构建包含金融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HDSGE)模型,考察金融冲击对我国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包含金融冲击的模型相对于未包含金融冲击的模型更好地拟合了我国经济的现实;金融冲击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的冲击效应,并且积极的金融冲击在增加房地产部门投资的同时降低了其他部门的投资;同时,金融冲击具有扩大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的“加速器”作用。进一步对房价波动进行贝叶斯冲击分解,分析表明:在短期和中期,金融冲击是推动我国房价波动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在中长期和长期,货币政策冲击仍是我国房价波动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都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应积极利用货币政策冲击和金融冲击的效应稳定房地产市场,不过在利用金融冲击时需要注意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1978年—2013年的统计资料,运用VAR模型对我国物流发展、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业快速发展不是我国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显示,物流需求冲击对GDP和财政收入都产生了滞后的负向影响;物流业供给冲击对GDP和财政收入产生滞后的同向影响,方差分解进一步表明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都很低。  相似文献   

11.
油价上涨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引发了经济危机、加重了西方国家的财政负担和生产成本、加大了非产油国家的进口成本。高油价也给航空、速递等一些运输行业造成沉重负担,油价上涨的最终承担者是消费者。油价不断上涨促使各国调整能源结构,高油价给石油输出国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腐败、暴力冲突、战争等。油价上涨要求中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多元化能源战略,尽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加强能源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8年1月—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协整理论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国际大豆市场和国内大豆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之间在长期具有均衡稳定的协整关系,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波动显著影响着我国市场大豆价格的变动;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向国内市场传导的过程具有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的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国际国内大豆市场反向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国内大豆市场对国际大豆市场影响有限。因此,为维持我国大豆市场价格的稳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国际价格预警体系,提高国内大豆产量,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农产品进口及收储政策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油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能源动力。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资源的消费数量日益增加,但由于我国的石油资源并不丰富,近年来,石油消费对外部供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2012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7%,我国石油能源供给安全日益受到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和国际市场风险的严重威胁。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亟顺建立商业石油储备体系以保证我国石油能源消费的安全,降低经济运行的石油能源消费风险。本文主要运用LEAP模型对我国石油消费需求和石油供给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商业石油储备的规模进行预测,最后为我国发展商业石油储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受资源禀赋和制度等因素影响,中国油气产量增长低于消费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还将持续攀升。油气行业表现出强垄断性,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下游。价格改革、放开进口、引入竞争、加强环保、利用国外资源将成为未来油气产业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8年起,中国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已经进行了四次改革,市场定价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鉴于现在成品油市场尚处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完全放松管制可能出现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采用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信念学习的中国汽油市场模型,并重点分析了垄断溢价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和收入约束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原油价格水平下汽油市场的模拟,得到了描述消费者生存率的二次方程。通过建立虚拟变量模型,发现当消费者决策受收入约束时,油价、收入和刚性需求对其福利的边际影响都相应变小。模型的结果对燃油税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可转债定价问题时考虑转股价修正条款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2008年的熊市中,各可转债纷纷调低转股价,转股价修正条款给予投资者保护作用不容忽视。基于AFV模型,建立包含转股价修正条款的定价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转股价修正条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2000年1月至2010年8月国际石油价格(WT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和我国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WTI与CPI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WTI是PPI变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CPI与PPI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表明:CPI和PPI对WTI的影响滞后且较弱,而WTI对CPI和PPI的影响也明显滞后,WTI对PPI的影响显著大于对CPI的影响;CPI对PPI的影响显著大于PPI对CPI的影响,这表明CPI与PPI间的相互影响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重视出口、轻视进口、追求贸易顺差"的政策思维应及时转变。国家需要重新审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益,运用过剩的外汇储备建立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并从战略高度积极保护国内资源,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区域布局为中心,通过税收工具和价格杠杆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利率政策为核心,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中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工业行业层面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即着重探讨八个工业行业对利率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并导致行业层面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之谜"现象,而利率政策的变化确实能够对行业层面的"价格之谜"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