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是自然状态,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的核心要求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本文围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最终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主题,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建设生态文明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现代工业文明创造的辉煌是从未有过的,它带来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也是从未有过的,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和文明观正面临严峻挑战.人类社会能不能“与时俱进”,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实现一种文明的整合、重塑、超越和变革,依赖于一场“生态文明”的“新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大研究、大实践.只有逐步解决了人类自身的“生态化”转向,才能逐步实现人间秩序友好和平、自然秩序平衡稳定、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全方位“和谐”的“生态大文明”.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以人、自然、社会协同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其摒弃片面价值观,坚持系统价值观,肯定人与自然的双重主体和价值。生态文明蕴含着环境正义理念,探讨环境正义实现的途径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将生态文明观纳入自然、文化、经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视野,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本质,认为以人为本,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内在的、必然的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路径选择。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构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生态文化,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传统中已然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因素,是品位很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富矿,值得认真发掘、整理和传承,从而构建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的崭新的生态文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构建生态文化的基础,提倡节约是构建生态文化的根本,必须从政治、法律、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构建生态文化,重视文学艺术作品在普及生态知识建设生态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尊重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就是尊重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党和中央政府的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成熟,但是地方政府的生态文明理念还有待“拾遗补阙”,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进行转型,必须构建新的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即把生态绩效纳入考核,全面反映生态效益在经济总体效益中的分量。这也是党和政府重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起着引领的作用,而研究生态文化的和谐价值就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价值,以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生态文化价值观为思想指导,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进行改善,最终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起着引领的作用,而研究生态文化的和谐价值就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价值,以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生态文化价值观为指导,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进行改善,最终真正实现和谐价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在全球化、科技滥用、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当前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必须要引导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生态价值观念、绿色行为方式和生态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1.
儒家通过“天人合一”命题揭示了人与自然、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然规律与思维规律的近似性、统一性,就其根本点或精神实质而言,于当今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大有可鉴之处。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和谐”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的永恒话题,应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悟出“生态和谐”的真谛,克服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加强生态道德建设,进而构成整个自然的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手段和途径。本文在对农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内在联系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投资》2013,(9):44-47
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生态世界观;“仁民爱物,恩及禽兽”的生态价值观;“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生态方法论;“宁俭勿奢,惠而不费”的生态消费观。这种系统完备的生态理论体系和伦理资源对当今倡导绿色文明,构建和谐生态具有众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生态文明已成共识,且已成为国家意志.但由于其出现的时间较短,所以对于何谓生态文明,它与工业文明的区别及特点何在,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关系作何理解,学界众说纷纭.对此,作者给予了系统的梳理,并提出颇具争议的五个问题,即中共关于“生态文明”提出的时间问题;生态文明能否成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人类的心态平衡究竟是“可持续生存”还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究竟应“以人为本”还是“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关于技术问题.最后提出中国一步步走近(进)生态文明的12个阈值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手段和途径。本文在对农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内在联系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本文从“生态”与“经济,,两方面对生态文明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阐述,认为“生态’’与“经济”在生态文明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生态文明应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还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作了一些探索,以期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生态住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住宅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居住舒适、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国内生态住宅的现状当前,国内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而生态文明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篇,并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现实,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不是守着青山绿水放弃金山银山,而是选择更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更科学的制度安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第一网络大国,我国应打造“绿色网络”来应对网络伴生的污染、能耗、安全、管理等问题。“绿色网络”概念的内涵结构有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和网络自身文明三个维度,指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关系,同时又能体现本国国情和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绿色网络”的构建策略包括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构建“低碳网络”;以规范管理为抓手,构建“秩序网络”;以先进文化建设为方向,构建“中国特色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