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教育形式,产学研合作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在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对中文专业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人文素养、文学修养和职业技能的有机统一。面对产学研合作加速的趋势,中文专业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需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课程结构;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已经到来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要素之一,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可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四个关键环节:人文素质培养、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分析,采用系统工程ISM理论模型,对其结构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机制中,人文素质培养是基石,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是过程与手段,社会实践是目的。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且促进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使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培养单位都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数学建模培训队员有效的组织起来,进一步结合专业进行数学建模能力的训练,积极开展包括参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在内的科研创新活动,是高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视角。本文对依托数学建模竞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意义、基地建设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论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科研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然要求,然而高职院校的现状是科研意识淡薄,教师科研素质较低。高职院校要提升科研水平,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并加强科研管理,找准科研工作的定位,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已经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专业的长期教学实践中,独立学院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方面全面进行改革,从而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训练培养,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顺利对接。但应用型高校由于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时间短,还存在职业指导观念准备不足、人员少而不稳定、指导方式简单等方面的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具有精细化职业指导理念,构建立体化职业指导体系,丰富职业指导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将精细化职业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与台湾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术交流与教师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合作采用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合作的形式,通过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来推进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了促进人才培养能够适合海西经济建设的需求,本文针对闽台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如: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实用性,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校企联合培养等。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基于协同创新思想,可从以下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倡导"创造式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科研型社团,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社团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指导,以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实验计划为依托,构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知"为指导、以"行"为基础,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过程,形成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创新精神是"知行合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核心。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行合一"要求不仅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质疑、调查、探究不断学习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实际,对教学型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学型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思维、知识迁移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通过科学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拓展训练三大体系来构建,并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来实现。实践探索表明,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学生就业是成功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评价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物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基于胜任力概念建立了物流工程专业硕士"三维胜任力结构模型",并从知识、技能、实践三个维度阐释了物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以物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提出了通过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体系"和"多维交互式实践教学平台"创新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为推进物流工程专业硕士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研教育与培养外语创新人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是我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创新人才,外语院系进行科研教育是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调查发现,我国当代外语大学生几乎没有受到过科研的训练,无科研意识,也无科研能力。培养外语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具体对策是:转变外语教育思想,设置相关课程,增加论撰写次数,给大学生创造参加科研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3D打印技术以其快速呈现原型、制作成本较低的优势,成为创新设计实践上的主要手段。以阳光学院为例,依托学校大学生双创园区创客实作工坊及"创意、创新、创业、创客"的创四方教育生态系统,将3D打印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课程的实践探索。从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提升,课程改革突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专业实践技能及创业综合素质的训练,助力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独立学院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多角度地进行现状分析。结合目前独立学院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提出新型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建立"三个结合"平台机制,重视专业基础学习,建立科研激励、评价机制,营造科研学术氛围,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等。在此基础上,探索独立学院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Java EE课程设置符合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Jave EE课程建设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原型系统制作和实践项目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定位与工程单位需求相吻合,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17.
在对地方性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独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企业需求,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在保障措施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体验式教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普通高等院校的会计本科教育应把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体验式教学能够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综合素质训练,使会计专业学生在体验中完成实习的过程,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实验室开放、学科竞赛、产学研合作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以创新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初步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内涵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转变教育观念,通过通识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鼓励创业和国际交流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性机能,从而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匹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