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与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有很大不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深入地分析并探讨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社会分层研究的重要理论渊源。我国社会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根据具体国情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创造性地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国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修正和创新,形成了诸多不同的当代阶级理论流派,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代国外这些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阶级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简单的比较分析总结它们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阶级、阶层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此存在多种理解。正确理解和把握阶级、阶层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准确分析和把握新形势下的社会结构,以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哈维以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为基础,创立"时空修复理论",以空间透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积累进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如何通过空间生产、空间分配和空间消费,不仅使工人阶级依旧处在资本主义的剥削链条上,而且使资本主义剥削的范围扩张到了全球。哈维用阶级的空间斗争取代阶级的经济斗争,论证了当代资本主义剥削本质未变,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依然有效,反驳了新自由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问过程属于我国当代主流文化。追问既要看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间的一致性与它们之间的层次性,更要洞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新的生长点——把握马克思主义主旨,瞄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性”或“现代性”的根据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后工业语境中,伊格尔顿对当前流行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有效性;马克思主义并非是机械的决定论和乌托邦主义;不能把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消极后果归罪于马克思主义。伊格尔顿的论证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沈越教授将市民社会臆想为没有阶级属性的永恒的"中产阶级"社会。认为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等只是这种没有阶级属性的市民的意识形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应该不加批判地原原本本地"拿来"。他还试图通过个别德文词的辨析,一方面将苏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既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贴上"伪马克思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把马克思理论整体性地改造成没有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将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创新性原则、现代化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程,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学以致用。在的前进中总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用于承担风险和接受挑战,要学会与时俱进,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任何执政党的命脉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面临着新的挑战: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党的群众基础又增加了新的阶层。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让服务力变成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为党和政府树立亲民形象,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本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进行了科学的理论诠释和实践诠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间阶级理论,对中国当前的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们要认真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挑战,着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人才培养,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任何政党,都有一个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尤其是执政党,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其阶级基础和扩大其群众基础,关系到党的强弱兴衰,甚至于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因此,从她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不断增强其阶级基础和扩大其群众基础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执政后,更需要不断加强和巩固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7.
历史科学是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总体科学,其发动了主体对知识的工作批判关系,使唯物辩证法成为统一的逻辑;这一方法和逻辑可用“A-B”(唯物辩证法的谱系)指认:杜绝单纯的知识演绎,执行知、行互看。这表明不同于知识概念,范畴说到底是主体范畴,主体范畴——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形式——正是主体革命依托的对象。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知识生产的谜说到底是阶级的谜,需要经由“烛照”解决。生产关系的中心功能是执行生产烛照、阶级烛照、经济烛照、思想烛照,其解决商品起点之谜(知识的谜)、决定论之谜(逻辑的谜)以及研究对象之谜(结构的谜)。总之,《资本论》体系化的方法和逻辑以“活化的唯物史观”为旨要,它的核心点是走出黑格尔逻辑学,使商品、货币、资本的分析路径服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模型。这启发对党的报告性质的理解,从历史成长角度按照马克思主义模型的科学讲述要求,以历史的主体论启动批判的知识论。在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方面,新时代需要切实加强与重视《资本论》路径的唯物史观原理与生产方式的唯物辩证法研究,予以谱系化,定格“主体革命论”,基于这一历史定位实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线索内在...  相似文献   

18.
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是其本身理论合理性的诉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多样化社会思潮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要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与方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要重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历来关注的重要话题,但今天却被不少人不同程度地疏忽。其实,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大师,是重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光辉典范;刘少奇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江泽民在发展邓小平理论中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胡锦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实际,结合时代特征,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的发展和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第一,邓JJ、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邓小平理论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一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这个,不要提倡本本。”“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