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扶贫进入到脱贫攻坚阶段,关键是要扶智又扶志,从思想源头上拔掉“穷根”。扶贫应从娃娃抓起,防止贫困代际延续。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对改变儿童的思想、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儿童文学与扶贫相结合,在扶智和扶志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本文尝试从儿童文学功能、价值追求和儿童观三个维度探讨儿童文学的扶贫价值,以期能够拓宽扶贫的路径,丰富扶贫的内容,为脱贫攻坚提供多一个儿童文学方面的文化扶贫视角。但是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还需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以及文化扶贫与教育扶贫、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文学的扶贫价值,助推脱贫攻坚战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冉小燕 《进展》2021,(2):40-41
我国精准教育扶贫已取得成效,为巩固这一成效,还需要完善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加大贫困学校硬件软件建设,志智双扶精准深入,投入加大招聘特岗教师,加强贫困地区的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3.
贫困存在多种原因,返贫困防治应瞄准根源,多视角精准施力。从政府角度来看,后续政策支持缺乏、对扶贫"政绩指向"的错误理解、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三变改革"中遭遇市场风险等会导致农民返贫。对农民而言,懒散思想、自身素质和观念、不可抗力因素、就业创业失败也会导致返贫。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资金与物质扶贫方式,以产业支撑助推返贫困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教育扶贫开发实践,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目标。与此同时,还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治愚、扶智力度,加强乡贤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贫困存在多种原因,返贫困防治应瞄准根源,多视角精准施力。从政府角度来看,后续政策支持缺乏、对扶贫"政绩指向"的错误理解、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三变改革"中遭遇市场风险等会导致农民返贫。对农民而言,懒散思想、自身素质和观念、不可抗力因素、就业创业失败也会导致返贫。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资金与物质扶贫方式,以产业支撑助推返贫困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教育扶贫开发实践,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目标。与此同时,还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治愚、扶智力度,加强乡贤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被认为是由农户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基于自助和互助原则进行减贫、脱贫活动的理想载体.具体来说,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作用主要体现为: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促进贫困农户实现自主脱贫;完善贫困治理体系等.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胜利,全国扶贫事业进入"后扶贫时代",工作重点逐步转向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巩固农村贫困治理成效,农民合作社还面临一些困境亟须克服,如合作社治贫意识不足、内部精英俘获现象严重、政府合作社与低收入农户之间共赢机制尚未形成等等.基于此,有必要积极提升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能力,发挥农民合作社带领农户致富的经济组织功能以及拓展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服务功能,助推农民合作社将脱贫攻坚前期经验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使农民合作社在"后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中继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后精准扶贫时期,基层农村贫困治理呈现出新样态:贫困户的显性贫困维度得到改善的同时,住房、健康和教育等隐性维度仍存在较深的剥夺,尤其是体现在非建档立卡户群体上;在有限扶贫预算和单一基层政治考核制度的双重约束下,扶贫资源的分配过程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瞄准机制的内生缺陷。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贫困剥夺是全方位的,表现在维度上各有侧重,微观差异明显。走出贫困治理的新困境需要调整扶贫策略,将多维贫困的理念深入基层农村,关注多维隐性贫困问题,提高多维贫困识别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分类施策;实现扶贫和社会福利计划的有效衔接;优化基层政治考核机制,建立与村庄微观特征相兼容的多维扶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基层乡村的贫困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农村扶贫的历史梳理,分析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并结合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无结构式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东北地区E村精准扶贫经验进行深入研究。以E村贫困农户的经济、社会保障知识认知、自身素质和帮扶团队四方面的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实践项目出发,进而总结社会工作如何以贫困农户需求导向在扶贫、扶智与扶志三方面介入农村帮扶的经验,帮助贫困农户满足需求的同时自助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脱贫攻坚到了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绝对贫困这一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突破性的解决,即将进入相对贫困阶段。理清相对贫困的概念,识别相对贫困阶段的特征,能够更好地揭示相对贫困阶段教育扶贫面临的挑战:如何划定教育相对贫困线、如何面对教育支出型贫困、如何统计监测教育扶贫数据。为进一步发挥教育在相对贫困阶段的扶贫作用,需构建城乡统一的、内助外应的教育扶贫机制,并不断协调教育收入与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9.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目标,提高两项制度的运行效率,维护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扶贫是现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之一,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职业教育扶贫上不断摸索,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制度化扶贫、规模化扶贫、全面化扶贫、精准化扶贫四个阶段。扶贫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扶贫形式由经济帮扶向扶智扶技术延伸,扶贫对象由学生转向妇女、老人、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扶贫措施由面到点一步一步细化。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扶贫工作要进一步在扶贫对象、扶贫主体、扶贫项目、扶贫内容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智力扶贫、资金扶贫,攻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难题,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