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方高校和中小学在我国各地方承担着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二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地方高校教师与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是实现双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地方高校教师与小学教师合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建立研究性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高校与中小学伙伴协作模式,并通过学校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促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实现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双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别从校本模式、PDS模式和高校模式及其存在的几个问题层面,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综合模式,以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共生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文化共生型教师的养成是在此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可通过树立文化共生的专业理念,掌握有关文化共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同群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关专业学科与教育教学法等专业知识,形成主动适应文化、文化合作、文化自觉等专业能力,实施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综合化的教学实践、日常化的教师研究等专业实践,蓄积教师的教育力量,加速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探析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专业发展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不容忽视的困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迅猛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借助网络平台,创建以平等、自由、民主、信任为前提的协作互助学习的教师学习组织,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达成隐形知识的传承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成为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知识构建、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全方位模式观驱动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对促进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可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方位服务模式观是一种服务理念和要提倡的圆周式服务形式,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其实质在于摒弃单一模式观和倡导采用全方位服务模式观及形式服务地方发展。以全方位模式观驱动的社会服务有效形式主要有通过广泛实施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建立应用型科技成果研发和协同创新中心,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搭建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主动服务地方;推动高校资源向社会开放,成为区域资源中心等。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教师教育体系下,地方高师院校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谋求更好的发展,地方高师院校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努力适应新世纪对高素质、多样化的教师人才的需求,不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过程都是特定区域创新要素的整合过程,都是一种创新网络,具有融合共生的趋势,其内涵表现为要素融合共生、模式融合共生和效应融合共生。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共生要素包括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融合共生模式有重叠融合共生模式、交叉融合共生模式和包含融合共生模式;融合共生效应主要有聚合效应、学习效应、协同共生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共生要素通过融合共生模式实现融合共生效应,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我国现阶段技工学校教师存在专业素养不够、专业知识失衡的现象进行研究综述,探讨解决技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出路在于倡导利于教师发展的新观念,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机制,制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挖掘校内资源,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成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决策者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是对教师的培训机制和教师评价机制。从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教学人员——合格教师的过程,是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过了大学的培养机制(职前培训)、进修单位的培训机制、校本培训机制、学校评价机制和各种奖惩机制等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本人的主观努力,才从一名高校毕业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机制中,除了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外,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对教师的培训机制,二是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探讨本科大学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现况、困境与解决策略;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大学教师聘任现况、教师待遇现况、教师专业发展现况以及大学教师评价现况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策略,望能为本科高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拓展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体育院校教师由于学科单一、思想比较活跃,因此体育院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需要通过内部动力和外部激励机制协同的方式,促进他们不断地学习与探究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本文借鉴勒温场域理论,分析了体育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对2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学生角度对大学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由学生评价的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存在八维结构,分别是课外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源、科研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帮助、升学指导与帮助、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中小学教师有显著差异,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所得结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学视域,以生态系统共生模式的运行机制和师生主体间关系的基本观点为切入点,通过共生模式的共同机制对师生主体间关系理论主体间平等观解析、共生模式的共赢机制对师生主体间关系理论主体性目的观解析、共生模式的协同机制对师生主体间关系理论主体性形成观解析、共生模式的运行机理对师生主体间关系理论主体性规律观解析四个方面,对教育哲学中师生主体间关系理论进行了生态学视域的解析。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分别就教学对象(学生)、教学主体(教师)和教学方法这3个要素的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构建了"融合式实践、融入式创新"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5个1"教学质量工程、"4级"翻转课堂,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培养更多地方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课程实施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调查表明,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呈现出多元和复杂的特征。多数教师认同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要践行这种理念会遭遇很多困境,教师教学行为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变革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路径和策略包括引导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认识教育的价值,提升教师变革动力;建构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想的学校文化;重建合作开放的教师专业文化;构建基于人格和谐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动态互惠的院校合作伙伴关系;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改进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农村教师流动的现状与趋势。教师流动是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的重要手段。以敦煌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为样本,分析县域教师流动的特点,对城乡教师流动的模式、现状、流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对制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诠释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成长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课程的教师团队合作教学能发挥个人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基于合作这一平台,教师间能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构建教学团队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拟探讨基于课程平台的合作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实施"双高计划"的重要抓手,是专业建设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小学教育专业群,是师范院校建设的特色和亮点,其组建的逻辑机理包含了学校与专业的共生逻辑、群内专业的共性逻辑、牵头专业与群内专业的共进逻辑,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共生的小学教育相关专业建设的新生态。在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通过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优化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打造创新团队、探索协同机制等策略,构建小学教育专业群发展的良性生态,彰显类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发展理念固化、资源供给不足、课程体系不全、优质师资匮乏等问题。地方高校要注重理念引领,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注重模式创新,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注重分类指导,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