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汽车、通信领域技术和产业发展,以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为基础的车路协同应用发展迅速,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各地自动驾驶测试场、测试道路建设,形成了跨交通管理、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技术探索、车联网建设应用的协同融合发展态势。本文结合我国首个车联网(无锡)先导区以及苏州、武汉、长沙等地测试区建设经验,从技术路线实现路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关键标准规范、新产品研发、应用实践等方面,分享公安行业智能交通管控领域与车路协同融合并进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赋能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应运而生。2019年,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项目二期和车路协同示范区项目正式落地,山西省阳泉市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目前已开展全市200公里道路自动驾驶测试运营工作,50个交通路口路侧基础设施完成智能化改造,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自动驾驶不再是梦想,成为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随着汽车网联化和对自动驾驶的研究不断升级,车路协同成为热点,让自动驾驶进入"聪明的车"与"智能的路"相互协同的新阶段。作为一家出行领域龙头企业,滴滴出行早在2016年就开始投  相似文献   

4.
正259个交流单元,1699场学术报告,54个主题论坛、533场演讲,138场专题论坛、849场演讲,317篇墙报,16场发布活动,在规模超越往届的基础上,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更注重内容和质量的提升。论坛主题聚焦行业重点、热点的智能交通、低碳绿色、安全与永续、综合管理等领域,围绕大数据应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智能交通、智慧城市、BIM技术、绿色发展、长大桥梁检测与监测、京津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雄安新区建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     
正全国首例高速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测试在京礼高速举行2018年12月27日,全国首例最高行车速度达到高速公路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封闭场景的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测试,在京礼高速公路(北京段)成功举行。首发集团及其下属速通公司携手华为公司、奥迪(中国)公司共同测试了基于C-V2X(蜂窝网络V2X)  相似文献   

6.
正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计划用6年时间建成全国一流的真实场景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综合创新试验示范区,形成国际化的自动驾驶测试中心、研发中心及服务中心,打造自动驾驶特色小镇,培植自动驾驶产业集群。4月12日,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启动仪式在山东济南举行。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和驾驶人数量剧增,交通压力逐年增大,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影响。目前,依靠车辆限购、限行以及一些交通控制方式仅能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交通压力,而车路协同系统的应运而生,为我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车路协同系统是基于多学科交叉与多数据融合,实现道路交通信息的智能感知与交通系统的优化控制,通过车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     
国内首次高速公路无人驾驶队列在延崇高速公路测试2020年1月,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在长隧道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场景下,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C-V2X车路协同技术的L4级自动驾驶和队列跟随测试。测试通过高精地图提前采集道路信息,利用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车道级GIS引擎等技术实现隧道内车、路信息互通,为隧道内自动驾驶定位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     
正国内首次高速公路无人驾驶队列在延崇高速公路测试2020年1月,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在长隧道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场景下,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C-V2X车路协同技术的L4级自动驾驶和队列跟随测试。测试通过高精地图提前采集道路信息,利用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车道级GIS引擎等技术实现隧道内车、路信息互通,为隧道内自动驾驶定位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楚姚高速公路路面高精度3D摊铺施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大都应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用于车路协同系统、公众出行便捷服务、车联网等技术领域,并将这些新技术广泛应用到其它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大数据的研究日益活跃,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也日益增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交通领域应用大数据的要求随之深入,并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行管制、出行者数字化服务以及交通应急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可见大数据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视界     
正1华尔街日报美国或修建智能公路辅助自动驾驶近日有消息显示,美国各州正在计划修建智能公路,他们相信智能公路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还能节省旅途时间和燃料。目前智能汽车还没有一个模式化的标准,而且美国许多的公路都已经年久失修,老路基本无法实现智能化。此前,特朗普已经承诺重建基础设施,但项目预计花费数以10亿计美元的资金,似乎并不被专家看好。目前,智能公路的相关投资都是各州自行进  相似文献   

12.
正未来遥远吗?未来已来!未来交通当然应该更加关注智能、高效、环保,在实现智能交通的道路上,中外交通人的发力点不尽相同,大数据的应用、物联网互联互通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完善和政策平衡等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探讨"智能"与"智慧"的思辨关系,预测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建设理想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剖析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梳理智能交通领域涉及的十几项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笔者预测,在交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物移云智"将改造智能交通发展方向,实现车路一体化发展将是最终趋势。世界智能交通发展现状世界"智能交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动态感知,可以实现全网覆盖、搭建了动态感知大数据平台;第二个阶段是主动管理,可以实现主动规划、主动交通管理、  相似文献   

14.
微论坛     
<正>《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近日刊文称,并非所有科技突破都生来平等。一些技术更具实用性,而另一些则将推动更大范围的创新。它列举了2015年的十大科技突破,"车对车通信"位列其中。这也再一次引燃人们对智能交通的广泛关注。对于智能交通,尤其是"车对车通信"、"车路协同:网友有哪些期望?  相似文献   

15.
企业     
正国家ITS中心与英特尔签署合作备忘录9月16日,国家ITs中心与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车路协同、绿色交通、智能公共交通管理、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开展具体合作。国家ITs中心多年来—直致力于与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近年来曾在相关技术标准、智能运输大会及一些具体业务领域与英特尔有过合作.而此次备忘录的签署将把双方的业务合作推向深入。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在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促进现代交通科学发展。(滕学蓓焦伟赟)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     
正上海进行首次较大规模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近日,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通委组织上汽集团、上港集团、中国移动联合展示了港口集装箱智能转运解决方案。多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重型载货汽车在港区完成集装箱自动装卸后,以自动驾驶模式编队行驶通过32.5公里的东海大桥高速公路。这是我国首次在高速公路实际交通环境下进行的较大规模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相似文献   

17.
正滨州市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交通便利,济青高速、滨博高速、京滨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6万余公里,机动车及驾驶人保有量五年内翻了一番,均突破百万,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安全管理压力日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0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二十三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聚焦了大数据的挑战和机遇、智能城市和新型城市交通、政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其中的自动驾驶、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和环境可持续问题,同样是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关注的热点。人们关注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的问题,在讨论自动驾驶时,会谈到:究竟是全部都靠车的自主驾驶、无需外界的任何干预,还是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汽车日趋普及.智能汽车具备许多新性能和个性化特征,为降低驾驶负荷、调整驾驶体验带来了可能.但与此同时,智能汽车用户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引发公众对智能汽车驾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智能汽车驾驶培训的...  相似文献   

20.
王芳 《中国储运》2021,(2):52-53
自动驾驶是汽车工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目前和未来全球汽车与交通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逐渐成为各国争抢的战略高地。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交通路网、最大的人口基数,正努力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开发、测试和部署方面的领导者。在2020年12月15日启幕的GTC中国线上大会上,以JDL京东物流为代表的中国自动驾驶研发应用的先行者,向世界秀出了自动驾驶方面的领先技术和在物流场景中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