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7—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分类治理的思想,探究了我国僵尸企业治理过程中财政补贴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设计合理的补贴策略能够有效治理僵尸企业。具体而言,以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为主的国际产能转移类的财政补贴能够显著提高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复活的概率。究其潜在的传递机制,这一治理效应主要是通过产能的海外直接转移以及逆向技术效应这两条途径实现的。我国僵尸企业的治理应该采用分类处置的策略;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促进国际产能转移的财政补贴以及增加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政府治理需要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补贴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行业内集聚和跨行业集聚经济所引致的外部性为视角,利用沿海地区制造行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群、产业外部性与企业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沿海地区行业内集聚和跨行业集聚在制造业中普遍存在,跨行业集聚仍处于劣势;产业外部性与企业效率有显著的依存关系,产业外部性在一定条件下利于企业效率提高,高效率企业是外部性的重要源泉;不同制造业之间集聚方式差异性大,专业化行业内集聚明显,而多样化产业跨行业集聚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浩  李锐 《财会月刊》2023,(8):19-26
本文采用2012~201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关联诱发僵尸化风险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具体而言:银行关联通过影响信贷资源获取诱发企业僵尸化风险;但非银行金融关联以债券融资作为渠道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企业同时具有政治关联和银行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正向交互影响,但政治关联与非银行金融关联的交互影响不确定。因此,为防范企业僵尸化风险,应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完善金融体制,并进一步打破预算软约束和债务刚性兑付预期,以缓解企业政治关联对金融资源配置的负面干预。  相似文献   

4.
僵尸企业是困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僵尸企业严重干扰市场秩序,阻碍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中国的产业升级。政府过度干预、GDP晋升激励机制、金融资源错配和预算软约束是僵尸企业产生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在减少行政干预、完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硬化预算软约束、加强僵尸企业的债务管理和处置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传统比较优势和外部性因素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建立理论和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284个地级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及其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比较优势仍是影响制造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各级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空间关联性,且已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集聚的主要来源;传统比较优势与空间外部性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分别由西到东和由东到西依次递减。该结果为进一步促进区际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区域协调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资源空间配置的典型组织形式,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要素、企业和项目入驻,成为产业集聚空间载体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是中国最为重要和成功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基于中国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基本逻辑与特征事实,以及“国家-城市-开发区”层面测度数据,本文从产业属性、企业特征、集聚理论、产业链布局等视角实证检验了中国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偏好。研究发现,从产业属性来看,开发区招商引资既重视国家和地区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还注重国家和地区产业禀赋的现实基础;从企业属性来看,开发区招商引资时倾向于选择产值高、技术创新强、外向型的企业,而非税收与就业创造强的企业;从集聚理论来看,开发区偏向于选择集聚外部性较强产业的企业;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开发区招商引资既强调围绕现有产业链环节以巩固现有优势,也强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发挥产业链竞争优势。本文认为,开发区招商引资时强调国家和地区战略规划引领、注重现实产业基础、依据集聚外部性理论、重视企业竞争优势、围绕产业链固链延链,这是中国开发区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为认知中国开发区的运行逻辑提供了理论释义和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外部性分为技术外部性、金融外部性和非市场外部性,人力资本集聚所产生的这些外部性会最终影响到区域工资水平。采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和教师数两个代理变量对人力资本外部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每1%的工资差距中,有0.2%-0.3%可以归因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第三产业的发展、FDI的增加均有助于工资水平的提高;住房成本与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工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房价增速;人力资本单纯回报较低。  相似文献   

8.
针对企业债务风险,政府应本着以预防为主,以结构性去杠杆为思路,以市场化方式分步骤、有计划地加以防范和化解。应建立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债务动态监测机制,以债务重组的方式化解企业债务困境,以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部分僵尸企业债务风险,适当释放无法处置的企业债务,让僵尸企业尽快退出市场,给新经济发展腾挪空间和资源,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创新资本市场服务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城市工业排放效率评价模型,探讨集聚效应利用不足和环境外部性治理失灵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城市工业排放,集聚效应利用不足和环境外部性治理失灵导致实际工业排放对有效水平较大程度的偏离;城市规模越小,对工业的依赖程度越高,经济密度越低,产业集聚不足所产生的影响越大,大城市在环境治理效率上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转变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能力等政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永新 《企业经济》2024,(3):124-134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625家上市企业相关研究数据,考察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人才资源集聚、政府治理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均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非中心城市、初期创立阶段、强竞争力行业与高技术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受金融生态环境的驱动效应更强。据此,可以通过打造金融生态产业集聚地、推动多主体金融生态服务落地、发挥企业绿色标杆引领作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的视角,利用我国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2006-20122006 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集聚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产业集聚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但这种影响效应对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显著差别,其中产业集聚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强于国有企业,对大规模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强于小规模企业。  相似文献   

12.
产业协同集聚与融合发展已成为带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测度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度与城市专利质量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协同集聚带来的城市专利质量提升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能提升城市专利质量水平。产业协同集聚是促进地区创新的空间前提条件。主要影响机制的探讨表明,知识外部性溢出与分工深化是导致城市专利质量提升的主要中介渠道,但创新成果转化加速的中介提升机制尚不明晰。分地区看,相比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更能促进城市专利质量提升;分行业看,制造业与金融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协同集聚所带来的城市专利质量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目前中国整体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是促进城市专利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经济活动的产出与企业空间分布之间表现出的相关性来自于外部性与生产活动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的集聚效应,如何分解和测度外部性和规模报酬递增对集聚的影响就成为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外部性和规模报酬的分解,并利用我国工业普查微观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的集聚效应主要来自于投入要素的规模报酬递增,而生产外部性的贡献在全国范围内较小;从地区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集聚效应多来自生产要素投入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而西部地区则更多的收益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金融产业外部性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金融产业集群影响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从集群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角度出发,从提高经营效率、缓释金融风险和促进区域金融创新三个方面研究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并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城市网络外部性是挖掘城市群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城市网络外部性的理论构建城市群城市经济增长的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的实证方法,利用2003—2019年中国12个城市群1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城市群城市经济增长的网络外部性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比城市群外的城市网络外部性,城市群内的劳动力和技术产生更强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且城市群内部的高铁可达性可以强化劳动力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关联度可以强化技术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根据本文结论,加强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完善城市群内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内城市间产业关联,是中国城市群未来实现城市经济协同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承钊 《河北企业》2023,(10):18-20
由于产能过剩、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房地产行业,中国经济从21世纪初期的高速增长过渡到现在的中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同时调整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2008年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让一些盈利能力差的企业获得了政府贷款。在经济复苏时期,这些企业还能获得一定利润。但是随着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国际重大事件的暴发,很多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但也有一些僵尸企业靠政府补贴、银行贷款而存活下来,它们占据了社会的一些宝贵资源。如何处置这些僵尸企业以及建立完善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是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外部性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从企业盈利能力与研发能力两个角度出发,探究政府扶持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通过对新能源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作为政府干预的直接手段,政府扶持并没有解决光伏等发电企业需求不足的问题,没有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扶持具有正向作用;在研发投入方面,新能源企业并不具有研发优势,政府扶持也没有对企业研发能力产生积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为提高政府补助的利用率,应加大对消费者的补贴,同时既要有资金的扶持,又要有政策的扶持。  相似文献   

18.
金融产业集聚作为金融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势必会对于金融机构的运行产生影响。文章以银行业为例对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金融产业集聚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almquist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技术效率进步指数(EP)和技术进步指数(TP)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前者并不显著,而后者非常显著。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金融产业集聚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20.
郭祥 《会计之友》2021,(19):86-93
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是文献研究的核心内容,但有关僵尸企业微观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2012—2018年中国上市僵尸企业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从预算软约束视角实证探讨了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特征.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与抵押率的关系不显著,僵尸企业资本投资与新增银行贷款显著正相关,但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对抵押物价值不敏感,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促进了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但并未带来有利的投资收益,僵尸企业并未进行高效投资.研究结论为中国僵尸企业对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政策启示意义在于硬化约束、提高投融资效率是治理僵尸企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