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发挥中小企业发展对扩大居民消费的现实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一、中小企业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基础一般而言,影响消费的因素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消费能力、消费预期、消费环境。中小企业的发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市场需求首先是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的扩大,既能带动生产能力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又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从而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一方面带动了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因此,探究消费、收入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不仅是解决铁岭市当前消费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带动乏力问题的迫切需要,也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扩大消费是我国近年来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物价涨幅回落以及国家不断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等因素使消费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但应注意到,自2011年12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增速放缓,消费热点增长乏力,消费者信心下滑。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应从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政策入手,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提振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意愿,同时,又要防止短期透支消费,以免对经济长期发展带来不  相似文献   

5.
王汉宇 《活力》2011,(18):99-99
2010年中国经济强势回暖,在国家扩大收入,拓展消费服务,重视消费环境的作用下,哈尔滨市消费能力进一步释放,消费保持较高增速,未来哈尔滨市消费增长面临着较复杂的影响因羲应对国家宏观形势,扩大消费需求对推动哈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投资和消费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税收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应该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有所作为。当前,要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和完善,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增强居民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7.
扩大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对当前来说,又是变“危”为“机”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对扩大消费的研究中,现在较多的是注重消费者收入水平的研究,而忽视企业与消费者利益关系的研究。对消费者收入水平的研究,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够。因为扩大消费,需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收入水平,这是扩大消费的支付条件;另一个是消费产品,这是扩大消费的诱发条件。  相似文献   

8.
面对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形势,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成为确保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来看,制约贵州省消费需求的因素依然存在,要进一步扩大贵州省城乡居民消费必须在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投资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2009年农村消费市场异常火爆,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内需、促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此基础上,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对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作出重要部署,明确将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在这样的形势下,结合淄博市实际,研究分析如何扩大淄博市农村消费市场、激发农村消费需求,对加快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农村消费市场异常火爆,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内需、促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此基础上,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对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作出重要部署,明确将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在这样的形势下,结合淄博市实际,研究分析如何扩大淄博市农村消费市场、激发农村消费需求,对加快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当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战略受阻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反映居民消费本质的重要概念,消费结构与扩大内需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以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1995~2008年间演变规律;运用ELES模型探究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测算商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稳定商品价格、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优化供给结构等方面政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2.
李艳芳 《价值工程》2014,(30):16-18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消费逐日成为很多人所关心的话题,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衰退,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消费,投资,净出口,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净出口已经趋于较高水平,消费对于经济的重要作用愈来愈明显。本论文主要使用了我国1991-2005年的相关经济数据,使用消费模型分析了我国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瑾  李龙梅 《价值工程》2011,30(14):160-161
扩大国内需求,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增加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文中基于1988-2008年海南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式,揭示了农民消费与财政支农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下,需要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促进内需应该有针对性地分析居民消费结构特征。本文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对湖南省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优化湖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高消费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翠平  张翠翠 《价值工程》2009,28(12):27-30
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居民消费结构能够更好的获悉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掘潜力。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方法,对近几年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进行仔细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具有关键意义。本文认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我国基于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张雪红 《价值工程》2010,29(12):205-205
近年来,随着农村电网的进一步完善,工农业生产用电规模不断扩大,用电量的日益增长和用电结构的变化,使得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电力的供不应求迫使人们在降损节能上多做文章,因此,人们根据电力网的运行特点,从无功传输过程消耗有功的角度,推行了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流业作为中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营质量、优化经济流程、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进社会福利等都具有全局性的积极影响。它也逐渐被认为是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利润源泉。货物周转量的衡量与计算比较容易,而货物周转量与物流量之间的关系,使得对于物流周转量的预测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中国特色旅游概念。中国作为首屈一指的旅游大国,拥有全球最大旅游市场,具有"双循环"联动发展的重要优势,但是当前我国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仍较为滞后,迫切需要明确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本文立足现有研究基础,明确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并依据地理位置、旅游核心吸引力、旅游业态以及旅游市场等评价标准划分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不同类型,以此为基础归纳了大陆型、离岛型、都市型和专项型四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最后,总结出提需求、扩供给、优服务和强管理等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美网络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给中美两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积极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成为两国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新课题。研究发现,专门针对两国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对比研究显得不足;在消费观念等五个方面中美网络消费者差异较大。文中选取了八个宏、微观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文化、法律、收入和教育方面中美两国差异较大,在心理等其他方面差异不是很显著,甚至趋同。对中美两国网络消费者消费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美国网络消费市场,扩大外需,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