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新贸易理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经典文献进行了解读,并阐述了它们的政策含义.新新贸易理论是在打开一个个假设的“黑匣子”的情况下逐步发展的,将原本外生化的影响因素内生化,从宏观层面细化到微观层面,对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了更深刻全面的分析.但根据当前的文献,运用中国的企业数据研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关系,得到的结果与新新贸易理论相悖,对此许多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只有真正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际数据结合起来,并用于国家的战略政策制定,理论研究才突出了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2011,(4):95-9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企业微观层面研究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增长的文献逐渐增多,企业异质性成为解释这些领域相关问题的新视角。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扩展角度,总结了异质性企业通过集聚效应与自我选择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资源重置效应、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三个方面提高区域生产率的理论实证研究成果,对企业异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并从企业的异质性和企业层面的贸易和投资现象两个方面剖析了该理论的特点,进而探讨了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新李嘉图模型研究的兴起推动了生产率核心范式重返比较优势问题讨论的视野。然而,当代生产率承载比较优势的新机理,却受到非完全竞争因素和要素禀赋结构异质性及动态化的双重影响。本文一方面探讨开发完全竞争假设改变后新李嘉图模型构造的新古典化处理的技术路径,改进基于产品品种考虑的生产率测度方法;另一方面,鉴于经典的C-D生产函数及其衍生模型难以准确反映开放经济中要素禀赋结构异质性及动态化的现实,借助对Uzawa两部门模型的讨论,建立用来表达要素密集性异质分布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参数,设定面向经典生产函数的一阶约束条件,首次实现Rybczynski效应的可计算模型化及其同经典生产函数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结构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为了实证检验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与促进,文章以我国199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本模型的构建,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考查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类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更高;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效应的是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明显制约效应的是制度人力资本积累。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债务异质性假说和债务契约理论,从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两个角度对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债务融资来源异质性指数与企业投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代理变量分别对上述相关关系存在不同的影响。从不同层面探索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对企业投融资的作用机理,为植入中国情境的企业财务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扩散。本文通过阐述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的新特点,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层面提出了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反倾销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合并全球反倾销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的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反倾销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整体而言,反倾销壁垒抑制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其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反倾销终裁措施实施之后,尽管反倾销的初裁预征税率也降低企业生产率,不过这种抑制效应很小并且统计上不显著。增加值下降和生产要素缺乏调整是导致企业生产率降低的主要缘由。研究创新:从企业层面量化反倾销壁垒对反倾销目标国的生产率效应。研究价值: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反倾销壁垒的生产率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异质性理论考察关税减免的贸易二元边际扩张效应,通过GTAP软件研究中国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CEPA协议的远期效应,结果发现两地市场充分自由化后CEPA发挥了同盟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内地对港贸易的二元边际保持明显的增长收益,其中外延边际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低替代弹性产品越能够获得自由化的贸易收益,这显示我国内陆企业具有充分的差异化(多样性)国际竞争优势。研究表明市场自由化的国际区域性同盟可成为维持和发挥我国出口贸易“双重大国优势”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标:探究外资银行进入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变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异质性企业和新增长理论,将企业异质性和新熊彼特模型有机整合到统一框架中提出命题,根据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外资银行进入这一外生冲击对银行业开放后的制造业企业“加成率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外资银行进入后,进入区域内企业平均加成率显著增加。行业层面异质性渠道检验表明,行业与技术前沿差距越小、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与银行业投入产出关联度越大,外资银行进入“加成率效应”越大。分所有制类型的结果显示,民营和外资企业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且大型民营企业的正向效应值最大。分地区和要素密集度的结果显示,东部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正向“加成率效应”较大。研究创新:首次从企业盈利水平视角出发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下游制造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价值:证实金融业开放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