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开放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货币错配的大量积累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错配形成的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为同样面临着长期货币错配问题的中国提供借鉴,同时探讨中国货币错配问题,最后从汇率制度改革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大,货币错配程度也不断累积,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都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一基础上,着重对我国货币错配的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我国货币错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大,货币错配程度也不断累积.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都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一基础上,着重对我国货币错配的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我国货币错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货币错配在我国对M1产生的影响较为直接和迅速,对M2产生的影响较为持久,影响的程度也更大.冲击响应的正效应在经历了衰减和振荡后仍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这说明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长期的,协整检验结果揭示我国货币错配程度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不仅削弱了央行的独立性,而且还可能导致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弱化甚至失灵,本文对加强审慎性监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经济内部失衡日渐严重,主要特征就是"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按照一国"储蓄-投资=经常账户差额"的会计恒等式,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势必导致经济外部失衡,其主要特征就是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是"非中心货币"国家,持续的经济外部失衡使我国积累了大量以美元计值的外部债权,因此存在比较严重的货币错配。而由于货币错配的存在,使得  相似文献   

6.
货币错配、汇率升值和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虑当前东亚各国普遍存在的资产型货币错配情况下,将Ber-nanke等(1999)模型推广到小国开放经济中,分析了由外生冲击导致的汇率升值影响经济的传导路径,以及这种影响程度所取决的因素。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存在资产型货币错配时,汇率升值降低企业净值,并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提高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和产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升值导致的产出下降幅度与该国的货币错配程度和金融加速器效应直接相关。当该国货币错配程度较高,金融加速器效应显著时,外部冲击导致的升值可能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7.
货币错配:一种新的测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测度货币错配的指标体系经历过几次演变,但均存在重大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模型:综合货币错配绝对量指标(ACMAQ),基本解决了这些缺陷,提高了准确性与合理性。运用ACMAQ测算表明,中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净外币资产型的货币错配,已经带来了巨大损失。从国际比较来看,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均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从部门的交叉数据看,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与银行部门。  相似文献   

8.
货币错配是指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一国在对外的经济交往过程中不得不以美元、欧元等少数几种货币作为计值货币,由此而引发的其国际收支平衡表或是相关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币种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它反映了一国汇率的变动对各经济量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国内货币政策运行机制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必须结合进行.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改变我国的汇率制度现状,逐步加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加强我国货币市场建设,完善对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波动的冲销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9—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资本效率信息扭曲如何影响微观实体资本错配.研究发现:资本效率信息扭曲与资本错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资本效率信息扭曲程度越大,企业资本错配越严重;资本效率信息扭曲会通过误导股东投资决策、银行信贷决策以及管理层资本配置决策进而作用于企业资本配置,即各方信息使用者决策在信息扭曲与资本错配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通过从资本效率信息扭曲的视角探究我国微观实体资本错配的形成机理,为缓解微观实体资本错配现状、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债务期限结构错配是我国许多企业出现流动性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现有商业银行信贷期限结构错配和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金融背景下,企业很难解决或缓解债务期限结构错配现象。建议企业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债务期限结构错配问题,以免不断积累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王慧  王军 《财会月刊》2017,(1):106-111
本文以1992~2015年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05~2014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协整理论和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子银行与金融错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错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影子银行从长期来看有助于降低金融错配,但是短期可能会加剧金融错配问题;从区域和规模维度来看,影子银行规模与金融错配之间呈现"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此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金融错配影响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情况、金融和通货膨胀都对金融错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在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债务期限结构错配是我国许多高速扩张企业出现流动性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现有商业银行信贷期限结构错配和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金融背景约束下,我国企业很难通过增加长期债务的方式来改变债务期限与资产期限错配的问题,唯有通过降低财务杠杆的方法来降低流动性风险。在现有金融市场条件下,企业现实的选择是债务期限结构错配和低财务杠杆,不能采用高财务杠杆方式来实现企业的高速增长,否则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14.
将社会互动效应理论引入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空间特征分析中,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空间互动的存在性、具体形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首先,我国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及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均存在空间互动行为,具体呈现为逐顶竞争的互动形态,并且这种空间互动具有明显的省界效应。随着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市场潜能和网络联系强度的提高,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及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的空间互动程度会降低。其次,引资竞争、财税竞争、容积率规制和环境规制的执行强度竞争对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空间互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的形成机理亦不同,并且这种形成机理的影响效果也具有明显的省界效应。由于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市场潜能和网络联系强度的不同,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及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空间互动形成机理的影响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前后我国的汇率制度弹性、资本流动性和货币政策自主性的系统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我国汇率制度弹性增强,资本流动性减弱,同时利率政策自主性增强,但货币数量政策则由汇改前的具有自主性变为缺乏自主性;在我国通过增强汇率制度弹性以提高利率政策自主性是可行的,但对货币数量政策并不成立。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我国应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继续主导住房金融业务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积极发展多元化的住房金融制度,从制度上弱化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从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金融错配是否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构成异质性冲击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阐释金融错配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引致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逻辑机理的基础上,以2005—2019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错配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对外开放和金融体系改革,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所有制歧视已得到有效缓解,金融错配的效率效应显著改善。然而,由于规模效应在风险链条传导过程中的累积反馈,规模歧视已成为引发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主渠道。这些研究结果为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框架和防范化解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叶承辉 《财会通讯》2021,(18):65-70
文章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内部控制与企业资金期限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显著降低了资金期限错配的程度,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公司更倾向于不发生期限错配的行为;并且还发现内部控制对资金期限配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在不发生期限错配的前提下,内部控制又提升了长期投资效率.在运用工具变量法与Heckman两步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防范经营风险的机制来降低资金期限错配程度,支持了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观".  相似文献   

19.
周雅 《河北企业》2023,(6):35-37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在新冠疫情中,基本医疗保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引入制度经济学领域中制度弹性的概念,从软性环节、刚性环节、错配环节和缺失环节四个要素,来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弹性加以分析,对其中弹性不足之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纬度测算要素错配程度;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扩展到分配格局领域。研究价值:提出新的要素错配测算方法,给出要素错配与收入分配格局两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